【融人自擾】今年派花紅的期待 - 莊逸希

【融人自擾】今年派花紅的期待 - 莊逸希

又到每年大家引頸以待的時候。

才不夠一年前又股災又熔斷,金融人都覺得2020年能夠保住工作已經當贏。但回顧過去一年,無限放水灌溉之下,金融業比起大部份行業都做得好。有波幅之餘沒有甚麼資產類別是虧錢的,所以大家又對花紅開始有期望。

我記得一位前輩說過「我哋做ibank係食底薪,賺花紅」。在紙醉金迷的十年前,朋輩影響之下食好住好,再多的底薪也是月光族。不少人每年也是靠那筆花紅才有錢交稅。那個年代花紅以年計,完全不需要知道儲蓄為何物。懂搵錢並不代表懂理財。

但今時今日,不少像我一樣還在市場打滾的中下層應該很少拿過三年以上花紅。就算有,都很大部份是期權。這是最糟糕的:因為稅要提早交,但你三年後賣出股票時如果有價差,稅局是不會退回多繳的稅。

今年環境如何?美資已經出爐,再到歐資英資。中資最後,信一定有,錢甚麼時候才到可能要問大大。

老實說,做外滙利率(所謂宏觀)的不太差:四大美資投行,尤其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員朋友都非常滿意,落袋的比去年多五成。做公司債券交易的只要三月尾那一役捱過了,今年的全年資不會比去年少。股票更不用多講,見港交所(388)的股價也略知一二,甚至有人說證券行大派三十個月。

我們歐資行未必有美資的風光,但也剛收到我團隊今年的花紅池。很好談不上,但我覺得大部份的人覺得也不會太失望。

說到底,我上年底已經跟團隊做好期望管理,現金一日未到手,千祈不要買那支不需要的勞力士。

莊逸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