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幼兒濕疹反覆發作 非類固醇新藥有效控制

濕疹|幼兒濕疹反覆發作 非類固醇新藥有效控制

特約報道│濕疹是香港常見的兒科皮膚病,患者的臉額、頸部、四肢、手肘內側或膝蓋後方等,會出現呈塊狀紅斑、痕癢、乾燥、表皮變得粗糙,甚至發炎、滲血及膿等症狀。兒科專科醫生陳亦俊醫生表示:「濕疹是異位性皮膚炎,跟免疫系統息息相關,用藥的目標是減低復發的頻率及嚴重性,令病情受控。」

孩子濕疹病情反覆發作,令許多家長都束手無策,育有一子一女的Kristy曾感到很無奈甚至絕望:「大仔之前情況好嚴重,塊面爛晒,睇了很多醫生,全宇宙的補濕cream都俾老公買晒。又試過用金銀花水沖涼都冇用。每次他接觸完氣球後,就爛得很嚴重。」

Kristy表示,兒子每次接觸完氣球後,濕疹都嚴重起來,估計乳膠是其致敏原。

至於細女,約六個月大開始起濕疹,病情反覆,嚴重時右邊臉紅腫至滲血及脫皮,令Kristy非常心痛。她帶女兒看陳亦俊醫生,獲處方類固醇:「我一聽到類固醇三個字,就問可不可以不搽?醫生解釋類固醇不是甚麼洪水猛獸,可有助女兒紓緩病情,而醫生只處方藥性較輕微之外用類固醇,可安全給嬰幼兒使用。其實我每次幫她搽類固醇都有罪惡感,因為好似只顧眼前,不看長遠。雖然搽完立即見效,但一停藥就快速反彈,到後期都好絕望。」

其後,Kristy 聽家人說市面有濕疹新藥不含類固醇,便向醫生查詢。根據香港藥廠指引,此藥只適用於兩歲或以上幼童,而Kristy的細女當時只有九個月大,未知是否可試用此濕疹新藥。

陳醫生解釋,這種新引入香港的新藥是PDE4酵素抑制劑,好處是不含類固醇,可長期使用,免卻家長憂慮。「發炎反應是一種人體自身防禦機制,當有外敵如病菌入侵,它會召喚免疫細胞去抵禦,PDE4酵素就是負責調節此機制。而濕疹患者的免疫系統反應過敏,導致PDE4過度活躍,透過降低其活躍度,可有助減少發炎,對治療濕疹非常有效。」根據外國多份研究顯示,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已可安全使用,對輕微及中度的濕疹是較佳的藥物選擇。

Kristy女兒使用PDE4酵素抑制劑後,臉額的濕疹已慢慢減退,回復幼嫩光滑。

Kristy跟隨陳醫生指示,每日為女兒搽兩次PDE4酵素抑制劑,首一兩天情況沒大好轉,之後發炎患處慢慢變淡紅,大約兩星期康復。「最初搽時,女兒會哭,我估她覺得有點刺痛,立即打去問陳醫生,他回覆這現象偶然會出現,但家長不用擔心。哭了兩三天後,她就不再哭了。雖然新藥效果不及類固醇快,但卻令我放心得多,之後還在媽媽group開心share,群組裏也有媽媽說個仔用後好了九成。」

不過,陳醫生強調,藥物大多只能治標,最重要還是找出誘發濕疹的成因,並要從飲食、環境及藥物三方面着手,才能治本。「不少家長只專注搽藥膏或補濕乳,而忽略找出致敏原。胡亂戒口並不科學,建議家長考慮為孩子做血液或皮膚致敏原測試找出致敏原,對症下藥。最常見的致敏原是塵蟎(約佔七成)、牛奶、花粉、動物毛屑及霉菌。如致敏原是塵蟎,可使用特製的防塵蟎枕具,多吸塵並清洗吸塵機及冷氣機隔塵網,嚴重者可接受最新的脫敏治療,根治病源。」

此外,遺傳因素如父母或兄弟姊妹本身有皮膚敏感、鼻敏感或氣管敏感,嬰兒患濕疹機會也會增加。接觸刺激性物質如皂液、人造纖維衣料或羊毛,環境因素如溫度及濕度轉變,也會誘發濕疹。

使用具刺激性的肥皂,也會誘發濕疹。

陳醫生最後溫馨提示,濕疹成因複雜,須及早求醫。「很多家長好驚類固醇,就算孩子濕疹好嚴重都不求診,或求診後搽一兩日就自行停藥。使用外用類固醇,如果快開始及快停止,可以有效及安全治療濕疹。除類固醇外,也有其他藥物可供選擇,建議及早向兒科醫生查詢。」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