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襲港一年,本港第四波疫情反覆無常,經常在出現下降趨勢之後又突然反彈,深水埗、佐敦、油麻地等區接連出現社區群組爆發。政府最終祭出了強硬的「封區」加強制檢測手段,企圖將這些地區的隱藏病源一次找出;然而往往在執行過程中錯漏百出,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被人詬病,最終只是引起了民間更強烈的不滿,卻不見得對平息疫症有多大實質幫助。
對於本港疫情一直未能成功壓下,港府官員言語之間往往露出歸咎民間之意,一年下來只是不斷要求市民「配合政府抗疫」、乖乖在家不要群聚、要參與全民檢測、要使用安心出行,到了最近則是希望市民未來可踴躍接種疫苗。而官員那種宣導語氣,往往凸顯其大家長式父母官心態,彷彿是在對其家中三歲幼兒說:「你乖一點啦,不要再亂跑,聽我話,別再給我惹麻煩。」好像整個疫情的責任,只是由民間的「不聽話」造成。
當然,700幾萬人的城市,不負責任、沒有公德的人總會存在。但香港市民畢竟不是三歲幼兒,大多數市民對沙士記憶猶新,整體抗疫、衞生意識並不薄弱。甚至在疫潮的最早期,市民搶購防疫用品、商戶主動加強清潔等舉措,都一直領先宣稱「口罩戴咗都要除返落嚟」、問市民如何採購海外口罩的特區政府。難道大多數市民真的不清楚戴口罩、勤清潔、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嗎?一年下來的事實證明恰恰相反,正是大部份市民的主動防疫做得充足,香港這個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才沒有出現歐美那種程度的大規模爆發。
倒是香港政府,一味要求市民「配合政府抗疫」,但政府難道又有「配合市民抗疫」嗎?早在一年前的疫情之初,武漢封城之際,本港醫護及民間已不斷要求加強邊境管制以堵截疫情進入本港。但當時港府為了配合中共「可防可控」的淡化疫情宣傳,堅拒不從,事後甚至追究為抗疫貢獻和犧牲都最大的醫護人員,只因他們不願配合政府的謊言。一年過去,以文化背景相同、發展水平相近的澳門和台灣疫情觀之,更徹底證明醫護當時罷工的訴求絕對合理和具前瞻性,但港府沒有絲毫的認錯反省,到今天依然故我,究竟是「誰不配合誰抗疫」,顯而易見。
港府官員之死不悔改、堅拒負責的態度,使本來在前年抗爭運動中已掉進谷底的政府威信更加蕩然無存,連藍絲也群起猛批港府的無能。政府的威信徹底消失,沒能向市民展現真心抗疫的誠意和策略,卻不斷怪醫護、怪民間的不配合和不信任,猶如一個信貸紀錄破產之人怪罪銀行不予借款,看在社會眼中只會更覺官員們的厚顏無恥。
更要命的是政府口說「同心抗疫」,實際操作上卻做盡與之相反的事,言行矛盾令不少市民懷疑政府的一切作為背後都有陰謀。當中有部份相當合理(如質疑濫用限聚令、質疑疫苗品質等),也有部份是單純反科學的陰謀論(如質疑政府誇大疫情、反疫苗等)。政府的公信力破產,令人懷疑其一切措施的動機,使市民普遍不願配合,更令反科學的陰謀論有傳播空間,最終對抗疫毫無幫助。
其實港府的信用破產,早已超越疫情處理一事,像陳茂波一面大談財赤,甚至放風說要研究加稅,那邊廂倒錢下海的明日大嶼卻在全速推進,試問市民如何相信政府是真心為港人服務?又如何相信政府有一套合邏輯的管治理念?正所謂「民無信不立」,市民對港府失去信心其來有自,但政府官員堅持認定他們沒有問題、政制沒有問題,是廣大市民有問題,猶如外交部的「責任全在X方」,則無從解決政府的信任危機。最終一切公共政策都無法有效推動,管治徹底失能,香港只會在官民對立的怪圈中淪喪下去,莫說自由、法治,連建制派只在意的繁榮安定也只會成為奢談。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