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下 港失觀測前哨角色 華逐記者 台成外媒根據地

國安法下 港失觀測前哨角色 
華逐記者 台成外媒根據地

中國去年驅逐外媒和限制採訪自由,加上香港在國安法生效後自由空間收窄,台灣遂成為外媒重要駐點。台灣去年新增登記34名外媒記者,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曾被北京針對的美媒。除了內地,有外媒記者認為,香港在國安法之下,作為觀測中國的前哨站已「不再可行」,但台灣有潛力成為國際傳媒觀測及報道中國的根據地。

據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統計,2020年上半年,就有17名外國記者直接或間接地被趕出中國。除了驅逐記者,內地去年在簽證等作出限制,令一批外媒記者過去一年陸續轉到台灣。據台灣外交部去年12月底數字,2020年台灣新增34名外媒記者登記,其中來自美國媒體的記者就多達21名,涵蓋《紐時》、《華盛頓郵報》等原駐華記者。報道指,部份國際傳媒因應疫情和中美角力影響,僅計劃短期駐足台灣,但亦有傳媒規劃長期駐點台灣。

沒迹象讓美記者返中國

「大家可能慢慢發現,從台灣報道中國不是不可能,有一些外媒開始思考,是不是他們在這邊會有一些比較長期一點的計劃」,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副會長William Yang表示。一名去年由北京遷到台北的美國記者也指出,記者被驅逐出境顯然是中美雙邊議題,不再是新聞機構自身可以解決的,「要看拜登政府如何與中國政府協商。但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中國政府想鬆綁規定、讓美國記者回到中國的迹象」。

除了驅逐記者,引發外媒轉往台灣的事件,亦包括香港去年6月通過港區國安法。去年8月,十多名駐港記者的工作簽證申請遭延遲,當時有本地傳媒引述消息,簽證要經入境處新成立的國安部門處理。因應國安法的影響,《紐約時報》去年7月,已率先宣佈將數碼新聞業務遷移南韓。

料外媒社群持續在台增長

「香港作為觀測中國的前哨站已經不再可行,我認為台灣有潛力扮演這樣的角色。」上述這名駐台美國記者透露,他們去年已經在台灣成立了分社,從台灣報道中國。他強調,台灣的地位越趨重要,這反映在台灣的疫情成績表上,以及中美「脫鈎」邊緣下,台灣科技產業的關鍵性。自2016年起常駐台灣的瑞典記者悠野認為,外國記者社群會持續在台灣增長,或者至少維持相同水平。許多國際媒體希望他們駐亞洲記者不要全部集中在中國,要是發生任何事情,風險都太大。

不過在台灣報道中國亦有其他挑戰需要克服,上述美國記者提到,透過電話採訪較難取得受訪者信任,除了有通話安全問題外,也較難刻劃內地老百姓的真實面貌。

美國之音

■駐北京的澳洲記者伯特斯去年被國安人員約談,一度被禁出境。 資料圖片

■去年《華爾街日報》有駐北京記者被中國當局驅逐。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