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前以加快免遣返聲請審核程序為由,提出修訂《入境條例》。立法會相關條例草案委員會上周舉行首次會議,並聲稱因武肺疫情,決定取消舉辦公聽會。17個民間團體發表聯署聲明,批評委員會做法是限制公民社會參與立法會事務,要求會方以視像方式舉行公聽會。
立法會就修訂《入境條例》的草案委員會上周舉行首次會議。結果在建制派議員主導、並由民建聯葛珮帆擔任主席下,委員會以武肺疫情為由拒絕舉行公聽會,只會透過書面方式接受公眾意見。
至少17個民間團體或人士包括CIC關注組、民權觀察、甘浩望神父、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香港融樂會、Justice Centre Hong Kong、石牆花等,昨日發表聯署聲明,對立法會繼去年11月取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公聽會後,再次拒辦公聽會,限制公民社會參與立法會事務表示失望。
他們表示,《香港人權法案》保障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立法會不得以疫情為由,削弱公民社會在公共事務中的角色。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亦表明,各國政府不得以防疫為名削弱人權保障。
聲明提到,不少難民、尋求庇護及曾被羈留人士欲透過公聽會講述自身的免遣返聲請及入境羈留經歷,意義非書面意見能及。立法會早前通過議案,容許委員會以視像會議形式舉行遙距會議,團體認為法案委員會絕對可透過視像會議,容許公眾參與公聽會,呼籲立法會安排公眾以視像會議參與公聽會。
當局早前將修訂《入境條例》的草案條文刊憲,提出擴展入境處多項權力,包括豁免該處管有武器和彈藥的牌照限制,又可禁止某交通工具運載某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