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研只准有打疫苗者入場

海洋公園研只准有打疫苗者入場

【本報訊】海洋公園上周再獲政府泵水16.7億元推出「重生方案」,另提供11.2億元助公園推廣保育教育。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昨日討論海洋公園未來去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透露,公園最快2024年方有望止蝕;政府不斷以納稅人的血汗錢為海洋公園填氹,公園全力迎合林鄭政府的政策,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透露,正積極研究日後禁止沒有接種疫苗的市民入場。

最快2024年止蝕

政府早前公佈延長去年借予海洋公園的54億元還款期延至2059年,商經局長邱騰華昨日在會議表示,相信新方案可減輕利息開支,以助公園轉型,若不免除債務利息,園方今年9月及明年3月共要向政府償還八億元的利息及本金。邱續指,新撥款加上新經營模式有助增加收入,相信足以讓海洋公園營運,希望2024至2025年度可回復正常營運收入,重申政府無計劃短期內再就公園發展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解釋,16.7億元撥款已包含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一年支出,預計2021至2022年本地入場人次為190萬人次,但指海洋公園最快2023至2024年度始有望有正現金流。

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表示,進駐商戶要符合保育等主題,不希望改革後山下園區會變成商場,亦難以想像園區有化妝品店。他指出,水上樂園為自負盈虧,預計最快8月至9月啟用,並稱水上樂園為全天候設計,即使受疫情影響,亦有條件冬季揭幕。

劉鳴煒又透露現正研究日後重開公園時,市民須出示針卡才准入場等規定,即市民若無接種疫苗不可入場。新民黨葉劉淑儀亦認為可利用公園幫助政府抗疫,要求市民接種疫苗後才可入場。

熱血公民鄭松泰批評海洋公園現時將店舖分租,做法如同「劏園」。他質疑第三方經營模式或令公園的「海洋」主題更模糊,「海洋公園會唔會慢慢萎縮,甚至變成要改名,變成畀人感覺就係堆咗一堆嘢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