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W問看了《驅魔麵館》大結局前篇沒有,有此一問,應該是看了報導說此劇在第十三集開始,換了編劇由導演主導之後,爛尾評價頻傳,想交流有沒有覺得爛的觀影心得。
我先問W:「你是看到報導、聽到所謂的輿論,才看第十三集,還是自己看了也覺得尾巴開始有爛掉跡象,還是自己看了覺得開始爛下去,然後才在視評裏找到同感,接着幾集更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呢?」
W猶疑了一下說:「嗯,好像是、好像是同步的。」
這問題比答案更重要。不問一問,有時候沒發覺人很難不受別人影響,尤其是很熟很熟的朋友。在意見領袖橫行、網民圍爐取暖包圍下,即使是看一套電視劇,也會考驗到能不能我心看我劇的自由,獨立思考與獨自感受空間收縮速度,跟言論自由收窄有得比。
就當小題大做好了,看劇的人比看書的人多,看新聞報導比看新聞人物採訪的人多,觀眾邊看邊擔當着劇評人,人影響人,當然沒至於人云亦云,要不受任何人影響,享受孤獨看劇的享受,也是抗洗腦訓練。
我又問W:「如果你也覺得爛尾,那爛在哪裏呢?」
W很快轟炸起來:「那超級惡鬼既然已經把驅魔四人組打到半生不死,幹嘛還不趁機斬草除根,立刻弄死對手,反而火燒現場,看到那裏,一點都不為主角擔心,他們必然從火災裏逃出來。」
我又問:「這一節的確不合理,看的時候你有這意見,還是你後來在網上看到這評論,回頭才覺得這超級惡鬼忽然做善事,好讓故事能撐到十六集呢?」
W開始不耐煩:「欸,我是跟你分享、聊天,不是要考試、不想跟你一起動腦筋。」
我說:「我就改編蘇東坡《記承天寺夜遊》回你吧,何日無劇、何夜無電影,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我們有閒談這個,就別浪費這種奢侈。對不起,從劇迷交流變成意見審查委員,沒法,因為總覺得,獨立感受比獨立思考更難。思考會運用理性,感受則隨性,太多時候不是自己說了算。比如,你是自己發掘出《驅魔麵館》好看,還是好評如潮,你若覺得不那麼好看,會開始懷疑自己呢?」
W給我煩死了:「看劇就看劇,放鬆一下不行嗎?」
我說:「賤人就是如此。我實在告訴你,我跟你一樣覺得那一節離譜,可是我有想過,超級惡魔有魔性,人也有魔性,他放過對手,說不定他沈溺在暴力遊戲,最過癮的對手死掉,不如留他們下來,不斷打啊打,如此安排,也合乎人性啊。」W聽到人性兩個字,就不給面子掛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