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員幾乎把所有時間獻給自己的項目,退役可能會有前路茫茫的感覺。去年剛從香港女子七人欖球代表隊退役的華蓮絲(Lindsay Varty),慶幸能早早發掘其他興趣,近年不但成為自由身記者,更於2018年以香港夕陽行業為題出書記錄老香港。
記者:蘇兆麟
攝影:許嘉明、麥卓溢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華蓮絲因經常在場邊看着年長一年多的哥哥華路雲(Rowan Varty)玩欖球而產生興趣,自12歲開始接受訓練,17歲首次為香港七人欖球隊披甲,與哥哥一樣成為欖球港隊代表。
曾出戰過兩屆亞運等大賽,但2006年處子戰對哈薩克依然是華蓮絲印象最深刻的賽事:「當時學校批准我提早去比賽,有些同學可以一起去觀戰,他們還穿上打氣衣服,寫上『華蓮絲是欖球之神』之類的標語,令我很緊張、尷尬又覺得很搞笑。」33歲的華蓮絲在去年4月退出七人欖球代表隊,離開體院結束七年全職運動員身份,但仍會代表香港15人欖球隊和效力保華三軍會猛虎(猛虎)參加聯賽。值得一提的是,華蓮絲球員生涯只效力過猛虎,並已達20年,自2017年起成為隊長。
21年過去,華蓮絲的生活大部份與欖球有關,問到他朝正式退役會否擔任教練時,她卻表示未必是首選,現時除參與15人欖球賽外,她亦以自由身記者的身份為英文傳媒撰稿,內容主要與體育有關,加上2018年與攝影師Gary Jones出版《夕陽餘暉》記錄30間本地夕陽行業,未來可能會繼續向寫作方向發展。「我對欖球的熱愛毋庸置疑,但我不想生命中只得欖球,我喜歡香港文化,又想寫東西,還有其他事想做。」華蓮絲認為未來難以預料,短期計劃可能是出版兒童類或與《夕》類似的書籍,就算擔任欖球教練也可能是小孩興趣班的類型。
華蓮絲雖在英國出生,但出生不久已來港定居,英裔父親自六歲已來港生活,母親更是第五代土生葡人,香港對她們來說是毫無疑問的家。華蓮絲當日為出版書籍而訪問過上環大牌檔的員工蓮姐,事隔三年帶同成功出版的書籍再次探訪,將成品送贈以示答謝。蓮姐一眼認出這位說流利廣東話的洋人,更記得訪問一事:「出書當然好,不過這類書為甚麼要靠外國人(洋人)做?我們自己都應多做點。」蓮姐指雖然華蓮絲是白皮膚,但會說廣東話,愛香港文化的自然是香港人。
接受訪問時,華蓮絲生怕自己的廣東話未能應付正式對談,所以用英語完成訪問,但閒談或面對蓮姐時亦會用廣東話交流,甚至熟知某些辭彙發音不準會變成髒話。各種文化、喜好相匯交融來形容華蓮絲適合不過,她口中的香港亦有同樣特質:「一條街可以一邊是老店、一邊是高樓大廈,我很喜歡這樣的香港,所以我想在這些事物消失前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