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複雜的人 - 楊靜

不複雜的人 - 楊靜

說到在媒體做事,今年又有不少行家要轉行。一部分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所在的媒體營收創造歷史新低,無力負擔原有的人力支出,於是全職轉兼職,兼職轉自由撰稿。另一部分則是主動離開,問他們為何走得如此決絕,答曰痛苦。

「無人要看新聞了,讀者並不在乎發生什麼,事主經歷什麼,萬事求一個簡單答案,然後宣洩情緒,然後忘記,move on。」一方面,內容農場、社交媒體數不盡的post讓人錯覺信息爆炸,但細看下去其實是信息冗餘,寫一件事,100家媒體寫,80%的前情都差不多,餘下二成則是表態站隊,讀者評論則是互相攻擊的鍵盤下。另一方面,複雜新聞沒有市場,如果不能寫的非黑即白,不能標籤面譜人物,就被質疑是公關洗地。新聞事件中的人不是人,是他的國際、性別、族裔,已有標準共識,A國女人必定淫蕩,B國男人絕對懶惰。

於是從業者的選擇也就只剩下幾個:不然就變成農場機器,一天出一文,內容無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末了加上一點道德批判;不然就無人問津,好似不存在般,寫了有如沒寫——當然前一條路本質也是如此,寫了亦如沒寫。新聞不知不覺中已成雞肋,但行業中不少有識之士,明顯做不到這樣對待自己、對待讀者、對待職業。

有人轉行去做公關,這是一個戰場的另一邊。以前的工作並沒有荒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記者轉公關最懂危機漏洞在哪裏,怎麼防。不用說,薪水也迅速漲。再見面整個人都圓潤很多,不料想聊多幾句還是負面情緒:「工作中總是質疑自己在做什麼,於是吃飯成為一日中最值得期待的事,不知不覺就吃很多。」

有人堅持做自由撰稿,只寫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題目,可這種題材需要慢工,一兩個月才出一篇,一篇了不起賣個幾千蚊,房租又成問題,但仍堅持不懈:「我只能寫複雜的故事、複雜的人。」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