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可說是中國政府正式確認了武漢肺炎的危險性,之前的意圖掩飾最終敵不過事實。但無論事後如何推翻過去對吹哨者李文亮醫生的批評,甚至把他封為英雄,都已無法掩蓋中國現行體制那種隱惡誇功的造謊本能!
意圖掩飾的那個空窗期,造成病毒向全世界散播的惡果,全球近億人受感染、200萬人的生命被奪去、難以量計的經濟及其他損害。而那個造成問題的體制,最後仍免不了要面對病毒反覆變種之後的回流。
這一個掩飾、強壓、自誇、然後再自食其果的循環,在這一年之間清楚展現。今天大陸不同地區紛紛出現廣泛傳播,北京、上海等地都要重蹈去年武漢封城的覆轍,說明了甚麼叫自欺欺人、甚麼叫害人害己!當抗疫防疫變成政治操作,所有措施只會事倍功半,也只會面對徒勞無功的風險,也必然無法避免沉重的代價。
再編造更多故事、再諉過於人都無補於事。莫說原本要鬥快研究出疫苗以掩悠悠眾口的意圖今天已無法實現,就算做到又如何?中國政府甚至中國人的形象已受到嚴重的破壞,全世界對中國人的觀感越來越負面,中國體制的危害性已昭然若揭!
過去一年面對疫情,窩囊的特區政府也緊跟北京那種一錯再錯、死不認錯的作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封城」之議早在去年初已有醫護界及專家提出,但政府一意孤行,理由不外乎是中港經濟活動頻繁。到頭來,到武漢封城都滿一年的今日,香港卻要走回頭路,要封一個小區。這樣的封區,究竟可解決甚麼問題?還是只為未來封其他區、強制更多人檢測鋪路?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一年來反覆出錯,每次都錯失了時機,甚至被視為政治操作多於實際防疫。
政府過去長時間最義無反顧堅持的措施只有一個,就是限聚令。無論疫情是重是輕,都堅拒合理地放寬限聚令,這已清楚不過是政治考慮高於一切,只是利便警察濫權去限制港人的自由。無限期地運用限聚令,卻不採取合理措施斷絕社區傳播鏈及病毒傳入香港的途徑,疫情根本難以遏止,限聚令也可長時期延續下去。特區政府的政治盤算意圖明顯不過。
拒絕封城、拒絕短期禁足之議,結果是到了今天香港竟有過萬人受感染。現在才在一個小區域禁足,就連衞生署張竹君醫生也只能無奈地說,香港是個小地方,人會在不同地區走動;又說就算有人離開禁區也不會增加傳播風險。潛台詞實際是說,就算禁了那小區,也不會減少傳播風險。這其實是一個常識問題:封了一個小區,卻仍不封關,仍容許某些人可免檢疫進入香港,這樣的封區究竟可產生甚麼作用?
特區政府似乎更在意要以抗疫之名,無限制地舞弄其權力意志,把疫情用作以威權政治取代問責政治的藉口。莫說是醫護界及專家的意見不被重視,既有的行政慣例、諮詢及公開資訊的訴求、合理的問責精神都可置之不理。
周六清晨開始的封區,已知的數據看不到是因為疫情的實質需要,而是要在周末比較少人需要返工的日子開始,又要在周一清晨人們開始要返工之前結束,這樣的巧合與說溜了嘴,不正說明這樣的封區是政治操作高於一切嗎?如此政治操作抗疫,同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港人又會被這個窩囊政府拖累到幾時,還需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