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候公屋者借貸交租 促提前補貼

逾半候公屋者借貸交租 促提前補貼

【本報訊】疫情重創本港經濟,對基層打擊尤甚。政府擬於今年7月起向輪候公屋滿三年但未獲首次編配單位的非綜援租戶,提供租金津貼。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最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90%家庭為交租需節衣縮食,逾半受訪者曾借貸應付租金開支;95%家庭希望政府能提前於3至4月發放租津。

劏房戶:等到7月會死

平台以網上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訪問505名非公屋、非綜援的基層住戶。調查發現,逾50%受訪者家庭曾借貸應付租金支出,超過90%家庭為節省開支交租,須縮減子女的發展及衣食等開支,超過80%受訪家庭更指即使感到不適也不會就醫,只會購買成藥服用,情況令人憂慮。

政府計劃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已輪候公屋逾三年及沒有領取綜援的兩人或以上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金額,金額會參考今年7月生效的綜援租金津貼最高金額的一半。平台指有關計劃估計只有約九萬戶受惠,惟現時有逾20萬人居於不適切居所,認為計劃有很多漏網之魚。

調查同時顯示,租金佔受訪家庭開支的中位數為38%至45%,平台建議應以差估署甲類私人住宅平均平方米租金 (4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以及市區新落成公屋租金平方米租金差額,釐訂津貼金額。按一至二人單位公屋標準設計約14平方米作計算,即一人住戶可得3,839元津貼。平台又建議政府放寬申請資格及盡早發放租津,使更多人受惠。

長期病患的羅小姐與丈夫居於葵涌區一個劏房閣樓單位,疫情下身為的士司機的丈夫每天僅賺取約100元收入,難以應付每月約6,000元的租金開支,須以積蓄填補。她希望政府能補貼約4,000元的租金津貼,「(等到)7月份我會死呀」,冀政府盡快於3至4月發放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