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三口假陰性 食衞局賴毒量低

尼泊爾三口假陰性 食衞局賴毒量低

【本報訊】當局昨公佈尼泊爾裔家庭一家三口檢測假陰性事件的跟進結果,強調Dilip(圖)及其家人在玉器街檢測時病毒量甚低或處於潛伏期初段,難準確驗出陽性,與承辦商化驗程序及準確度無關。涉事尼泊爾男子對政府拒負責感失望;有醫生建議流動採樣站應改用鼻咽拭子採樣。

食衞局昨表示,尼泊爾籍男子Dilip 1月13日在私家醫生求診時已有病徵,但沒被轉介檢測,故其後在油麻地檢測中心及玉器街流動採樣亭的測試,只能驗到病毒極低的結果,一般核酸檢測也難準確檢測成功。

至於Dilip的妻兒在玉器街檢測後同屬陰性,翌日在檢疫中心檢驗則呈陽性。當局解釋,相信二人屬病毒潛伏期的初段,社區檢測未必能有效檢測。

團體︰嚴重打擊檢測信心

當局無就事件表示檢測安排出現錯誤,亦無向病人致歉及慰問。Dilip此表示失望、憤怒及無助,重申社區尚有很多像他一樣日夜營役的基層市民,即使跟從指示檢測,但隨時錯信政府,連累身邊人。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政府不能只陳述科學理據便了事,認為事件嚴重打擊市民對流動檢測的信心,政府需盡快填補漏洞,否則難保同類個案再次出現。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認為,事件反映鼻腔拭子採樣的局限,有可能導致病人延遲接受治療。他續指,局方可考慮在每個採樣區放置醫療用途的高效率空氣微粒過濾機,達到抽取鼻咽拭子的空氣流量要求。

至於食衞局早前曾懷疑另有三名確診者的樣本與Dilip情況相同,當局指其中兩人已在流動採樣亭遭到篩查出來,當中一人有抗體,已經出院。其餘一人則發現與事件無關。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假陰性這個詞語不標準,因再檢測後發現陽性只代表病人一開始不帶病毒,或僅有微量病毒不容易找出,又指需視乎檢測時機,故不只在檢測中心,任何採樣方法及地方都可發生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