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內地官員及建制派批評無仿效內地小區隔離致疫情擴大後,林鄭政府史無前例封鎖佐敦疫區48小時強檢,逾7,000個檢測中僅發現13宗陽性個案,陽性比率是0.17%,有居民斥政府封區「勞民傷財」,有前立會議員形容是一場無抗疫成效的大龍鳳。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政府預計檢測人數是一萬人,認為須追蹤餘下3,000名「漏網之魚」。食衞局長陳肇始則稱不排除封鎖區內的居民須二次檢測。
陳肇始昨於記者會指出,連同昨日再發現多70名未檢測的居民,整個佐敦封鎖區共完成逾7,000個檢測,截至昨午3時,發現13宗陽性個案,其中有兩個家庭分別有兩人和四人中招,其餘七人無關連,分別居於吳松街、廟街、上海街、新填地街、北海街及炮台街,有20名密切接觸者須檢疫。她指陽性個案比率是0.17 %,與現時檢測的陽性比率相若。翻查衞生防護中心數據,1月21日未設封鎖區前,佐敦強檢區亦有20宗個案,未見設立封鎖後,找到的確診個案大幅增加。
封鎖區內任職保安員的李先生斥今次封區政策「白癡」,批評政府勞民傷財,「數據出咗啦,先搵到13個人,你話係咪嘥資源」。
不過,陳肇始強調油麻地區的傳播風險較高,才會作出圍封行動,不認為是勞民傷財,重申是需要處理的工作。陳亦稱,病毒有潛伏期,當局會分析封鎖區個案,不排除為居民做第二次檢測。
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則指,檢測呈陰性的封鎖區居民昨可提早至晚上6時離開,預料可如期於午夜前完成所有檢測,今日凌晨可正式「解封」。
政務司長張建宗昨早巡視封鎖區後表示,根據統計處稍舊數據,封鎖區內約有8,000名居民,但該區流動性高及估計有些家庭可能小朋友較多,當局估計有約一萬人。被問到是否有3,000名「漏網之魚」及計劃是否失敗時,張稱統計處數字不準確,但承認當局無法估計有多少人在封區前離開。
徐英偉稱過去兩日在封鎖區內進行3,650戶家訪,約470戶無人應門,以每戶2.8人計算,即涉及逾1,316人,不排除部份單位已搬走,當局會盡力追查。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封鎖區內確診個案達雙位數,加上病毒有潛伏期,認為當局應考慮一個星期後再做檢測。他又稱,當局今次封區因準備需時,致圍封前走漏風聲,他擔心提早離開封鎖區的人士,如果有黑市居民,可能有機會將病毒散出區外,當局必須追蹤餘下3,000名「漏網之魚」行蹤。
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形容今次封區是一場無抗疫成效的大龍鳳,「香港居住環境唔似內地,並冇小區之分,連專家都講咁遲先做冇用,並非以防疫效益為標準,今次畀人感覺係林鄭要向北京表忠,政治掛帥,做騷先行,仲要實際落地做到甩皮甩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