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電視導演借錢給前上司經理,十多年來陸陸續續借出了十幾萬,至今有借無還,於是報警,還呼籲其他債主也這樣做,看到這裏不由得笑出聲來,警察能管得上這種債務糾紛嗎?今時今日的差人,早已忙着瞄準年輕人的口罩、衣服顏色,忙着查揹包中有那些可疑物件去了,誰有閒功夫來替你追債?況且借錢給上司,司馬昭之心誰不知?
借錢給人,從年輕到老,經驗之談是既然借出去了就別希望對方有歸還的一天,幾十年前,曾借出過一個月糧給人應急,後來才知那人原來被炒了魷魚返鄉不再回來,可氣的是後來他回訪影城,人人皆有手信,唯獨他的債主連一包牛肉乾也欠奉,當時臉皮薄,討債的話更說不出口。 退休後一位長輩來開口借的是六位數字說是要治病;本想問他,你和金大俠有賓主之誼又是老友;怎會向我開口?但又因臉皮薄,就借吧,這一筆賬到他往生去見上帝前也未曾有過片言隻語交代。
當時的想法是這人找到我必定已是最後一線希望了,一個不字怎說得出口?一來眾所周知我絕非大把之人,更從無水喉罩住;本不屬於理想借貸之主,朋友雖有通財之義,但為了好心借錢給人而傷彼此和氣的例子太多,不是不肯還就是若無其事扮失憶,奈何不得。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過不可不借出的銀子,到頭來這些都變成了壞賬,比起往事更追不得更不可追。可堪告慰的是既使在最難過的歲月,也從未向任何人開過口,至於那些不知流落何方的欠債人呀,望上天垂憐,一筆勾銷後不再拖不再欠,也都能自給自足一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