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漏夜在佐敦原有的指定區域內再劃界圍封,將逾萬人禁足,界線如何釐定?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稱,受限區域確診個案多,區內大廈污水樣本陽性比例高,且多屬「三無大廈」。本報比對圍封範圍內和圍封範圍外的指定區域,在圍封前兩星期的確診個案分佈,發現兩者的確診人數相若,而且在圍封範圍外,有逾七成染疫大廈在圍封前七天錄得確診個案,比例較圍封範圍內高。有區議員批評,政府圍封的準則「唔科學、唔專業」,令居民愕然。
陳肇始昨見傳媒時解釋受限區域的劃界原則,指稱區內個案較多,即使部份大廈已完成強檢,住戶亦有可能處於潛伏期。區內大廈污水樣本持續呈陽性的比例較指定區域的其餘範圍高,而且這批樓宇多屬三無大廈,日久失修又多劏房,社區感染風險高。環境局長黃錦星亦稱,圍封區域涉及16個街區,在有檢測的街區內,高達九成污水樣本對武肺病毒檢測呈陽性。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被問及現有圍封範圍是否足夠,她承認涉及能力問題:「我哋內部評估嘅另一個因素,就係能力問題。我不能不考慮現實,作為行政長官,我講一句呢區要限制、嗰區要限制係好容易嘅,但我要確保我嘅同事可以執行得到。」
佐敦一帶自1月初開始爆疫,區內新填地街26號在1月8日率先被納入強制檢測,至今高達15人確診,是爆發的震央。至1月15日,政府在該處劃出「指定區域」,區內所有大廈如有一宗或以上確診,即須全幢強制檢測。上周二又在指定區域中細分出「核心區域」,區內70幢大廈全部需要強制檢測,而今次圍封範圍正正包含新填地街20-26號一帶及核心區域。
其實圍封區內的確診數字未見得較區外的指定區域嚴重。記者分析圍封前的確診個案分佈,雖然圍封區外的指定區域的染疫大廈只得28幢,較圍封區少七幢,但總確診人數卻高達89人,較圍封區多一人。而且在圍封區外,有71%疫染大廈在圍封前七天錄得確診個案,比例較圍封區的65%更高。
原本的爆發震央新填地街26號,自16日起已未見新增個案,反而在圍封區外的指定區域,在過去七天有六幢大廈的確診數字攀升到五宗或以上,包括前日懷疑透過「煙囪效應」感染最少10人的金威廣場,顯示病毒傳播或早已向外散播。
油尖旺區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批評,政府劃定的範圍「又唔科學、又唔專業」。他指,圍封區包括核心區域,多棟大廈早已完成強制檢測,「點解仲要再禁足人哋?又要人哋再做多次強制檢測?」他表示,不少居民對於被禁足感到愕然,「早幾日咪做咗,𠵱家又做多次?佢哋好乖聽足政府話,以為陰性就走得,點知又要困多我兩日,改遊戲規則。」
截至圍封前,區內已有多達118幢大廈被要求強制檢測。截至1月18日,區內有13,400名居民已接受檢測。這是歷史性封區行動,是特首林鄭月娥口中的「釋除居民商戶疑慮」的果斷措施,還是多此一舉的「大龍鳳」?只有林鄭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