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關傑棠學收數 - 馮睎乾

跟關傑棠學收數 - 馮睎乾

出名富貴的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日前在Facebook發佈一封「收數信」,鞭鞭有力,字字生威,令網民看得一愣一愣,大概都覺得以前的實用文都白讀了。這封信的作者,是兩年前說「試問警務人員會否在沒有受到人身攻擊前主動追上前打人?」的關傑棠神父。

關神父講道好,文筆更好。適逢週日,教友做完彌撒,不妨細味神父的信,肯定獲益良多。我不揣譾陋,就大膽分析一下。此信開首貌似平常,僅說教會需要錢,用來維修堂區中心,「離目標只差$2,000,000,相信成功在望。」我想各位注意「只」字。好一個「只」,貴氣外露,炫富的藝術盡在於此。「只」的弦外之音除了「數百萬當係碎銀,super」外,還有:「我__你班蛤蟆呀!你有錢?我唔要呀!傻仔!」

含蓄表示自己志不在錢後,關神父筆鋒一轉,「分享一點體會」,說「捐款教友多數屬於較成熟之年齡層,青年人只佔少數」,強調「支持堂區人人有責」、「不是祖父母、爸媽或兄姊捐了錢後,後輩便可以坐享其成」。青年人可不能說是「兄姊」的「後輩」,儘管關神父有語病,但白璧微瑕無損此信火力。更值得留意是明顯帶貶義的「坐享其成」,至此關神父的責怪意圖很清晰:你不捐錢就是「坐享其成」,是不對的。

當然,神父有高尚情操,說話不能太市儈,所以馬上補一筆:「其實不是要你們跟前輩看齊,倒是那份強化關心信仰大家庭歸屬感的心意更顯重要。」老實說一個「錢」字不行,偏要挖空心思,轉彎抹角說「強化關心信仰大家庭歸屬感的心意」,這種高明的營銷手段,令我想起《食神》的史提芬周,不說「豬紅」,偏要說「首先我哋重金禮聘一pair熱戀中嘅豬,吼佢哋唔為意將佢哋放血」,然後稱之為「濃情化不開嘅豬紅」。關神父的筆法,一個字:絕。

珠玉在前,此信收筆也是金句,令我拍案:「這刻,與各位,特別是在學、在職、未婚的年青人共勉。」有人以為神父意思,是「已婚」年青人可以不捐。其實大錯特錯。關神父這句話很周密,試想你若非失業失學,就一定「在學在職」,對不對?已婚在職者,不捐錢也是「坐享其成」,並無豁免的特權;加一項「未婚」,是提醒未婚的「雙失」青年也該捐錢。根據神父說法,唯一有理由不捐錢的青年,是沒工作的已婚者。

關神父的信在網上瘋傳,更讓教友狂引馬爾谷福音的「窮寡婦」一節。耶穌在聖殿面對銀庫,見富人投了很多錢,一個窮寡婦只投了兩個小錢,耶穌便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所有向銀庫投錢的人,投的更多,因為眾人都拿他們所餘的來投;但這寡婦卻由自己的不足中,把所有的一切,全部的生活費,都投上了。」我認為引這段經文是不夠的,因為關神父大可回應:「對啊,我不是叫青年人捐很多很多錢,我只是叫他們把僅有的都捐出來。」

教友更應該引用的,其實是「窮寡婦」前後章。前一章耶穌說:「你們要謹防經師:他們喜歡穿上長袍遊行,在街上受人請安,在會堂裏坐上座,在筵席上坐首席;他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些人必要遭受更嚴重的處罰。」後一章,門徒讚嘆聖殿宏偉壯觀,耶穌說:「你看見這些偉大的建築嗎?將來這裏決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

當然,更適合引用的典故,該是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寫的「賣贖罪券者」(pardoner):那個販售贖罪券的教士,講道叫人不要喝酒嗜吃,但自己全部破戒,又把破布和爛骨頭包裝為聖人遺骨出售斂財,更坦承「我只因貪婪而講道」(I preche of no thyng but for coveityse)。關神父是否賣券者,只有天主才能論斷,但他寫這封批評青年的信,定位準確,肯定甚得區內富貴藍絲歡心,200萬的確「成功在望」。醉翁之意不在酒,高招,要學嘢。

最後,讓我用一首詩總結:「神父搞眾籌,只係差兩球;早捐早享受,天堂有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