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身後身,只有眼前路

沒有身後身,只有眼前路

養成跑步習慣之後,每周都會給自己訂些目標,有時是距離,亦可能是配速,總之盡量讓自己有些東西追趕,否則漫無目的地時快時慢時短時長,很容易會放棄。

自從自己跟自己實施了這種「制度」之後,效果看來很不錯,跑量和時間總算能維持在穩定水平。可是再自律的人都有惰性,當面對睡魔與倦意,在意志不夠堅定的情況下「敗陣」也不是甚麼新鮮事;加上身為自由身工作者,工作不定時,若要數算,藉口比堅持的理由實在多太多太多。

那天是個我該進行長距離慢跑課的日子。公私兩事,俗務纏身;先是忙於拍攝,又要照顧小孩。替兩頭小怪獸洗澡過後,終於等到他們入睡,我立即累得軟攤在沙發上,半點不想動。可是當想到還有跑步目標未完成,不知何解,縱然萬般不情願,我還是匆匆換過跑步裝束就離家 —— 如有股神奇力量驅使般。

好不容易才到達我慣常跑的寶雲道,到起步一刻,我依然感覺到累得要死;除了邊跑邊在內心爆粗之外,又想起今天給自己訂的目標是17公里時,簡直覺得那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跟自己說:「不如跑一半,八公里算啦,今日咁攰,落到街跑已經好叻啦,之後跑多次長課咪得囉。」

但當完成八公里之後我又不捨停步,內心有另一把聲音出現:「既然跑咗八公里,唔爭在跑多兩公里跑夠齊頭啦係咪?」;10公里跑罷,我又跟自己說:「不如跑夠15公里?」

就這樣,在不斷天使魔鬼和魔鬼天使的拉扯撕磨下,不經不覺間,我已經完成原定的17公里了;跟喜歡跑步的朋友分享此事,他們都說這是跑者心領神會的思想鬥爭。跑者之間流行一句半開玩笑式的說話:「落到街當你贏。」這天我成功擊退魔鬼,落了街,也真的把原定的距離完成了;說辛苦很辛苦,但那種超越自我的滿足感實在大得無以復加。滿足無關時間好壞和距離長短,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意志能夠戰勝惰性。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對白:沒有眼前路,只有身後身;對跑者而言,我認為該調整成「沒有身後身,只有眼前路」。沒有「之後補番」,沒有「下次再跑」,你擁有的,就是當下,只要肯跑,就會完成;跑步如是,人生如是。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