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垃圾槽成清潔工死亡陷阱,十年內發生五宗意外,釀三死兩傷,其中2017年墮垃圾槽死亡的清潔工羅裕鏘,其子昨晚接受本報訪問時慨嘆,事隔三年又發生同類意外感無奈,希望相關部門不要掉以輕心加強監管,同類意外一宗也嫌多,不願再見到發生同類意外。有工會指,垃圾槽多次發生奪命意外反映不安全,建議永久取締。
羅子表示,父親意外身亡後,曾召開死因庭,法庭就意外防範作出多項建議,但如今同類意外再次發生,反映政府部門、管理公司及清潔公司均無正視,他認為清潔工工作量重,非常辛苦,促勞工處及相關部門認真跟進。
清潔工墮下垃圾槽意外往往因工人要俯身清理卡在槽內垃圾而墮進槽內,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總幹事杜振豪表示,羅裕鏘事件後,房署已將舊槽口改窄及改用抽屜型槽口,但一些出售公屋如1983年入伙的山景邨,因業權分散下一些維修問題較難達成共識,仍用較闊的舊式槽口,足以讓一個人墮進槽內;加上垃圾房地面一般較濕滑,清潔工稍有不慎,隨時跌進槽口釀成意外。他又說,近年公屋的垃圾槽口已收窄,每層垃圾房只能處理較細型垃圾,一些大型垃圾需擺放在電梯大堂的大型垃圾桶內,再由清潔工通過升降機推去垃圾站,故建議租置公屋可以取締舊式槽口,改用升降機運送垃圾。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垃圾槽設計有問題,區內有些租置屋邨於意外後,已計劃更改舊式槽口,避免意外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