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次少數族裔外賣員投訴遭歧視風波,源於周一的衞生署疫情記者會,當時衞生防護中心健康促進處主任何理明稱,少數族裔人士有很多家庭聚會,會分享食物、食煙飲酒,又於無戴口罩情況下交談,加上居住環境擠迫,部份人要共用衞生設施,感染風險較高。記者昨找到土生土長的34歲印度裔Gary,他指疫情下送餐遇過不少歧視,如餐廳只准本地人取餐,少數族裔只可門外等候,又或大廈保安要求他乘貨𨋢,不准用客𨋢。
從事外賣速遞三年,Gary主要在Deliveroo旗下工作,專門於灣仔區送餐。他指自己香港出生,但「講中文都冇用」,猶如二等人。他指曾去大廈送餐時,被保安禁止用客𨋢,即使向公司反映,公司也不甚理會,現時已經習慣。
27歲的巴基斯坦裔Waqas,先後當過foodpanda及Deliveroo外賣員。Waqas透露曾上門送餐,與客人會面後,對方竟無故拒絕付款,並要求他將飯盒拿走。另外有些餐廳會為難印巴裔車手,如優先處理本地車手的定單,讓他們呆等,最後被客人催促捱罵。另外,他亦曾遭本地車手無禮對待,如呼喝和粗口辱罵,但因擔心向公司反映會失去工作,最後只能啞忍。
關注少數族裔權益的社福界特首選委簡浩明認為,何理明的言論令不少年輕南亞人士憤怒,他質疑是否將矛頭指向少數族裔,促政府盡快澄清,而且少數族裔居住的「三無」大廈衞生欠佳,屬政府管理失當。
曾參加九龍西初選的印裔社工安德里指,今次事件是政府針對少數族裔的「blame game(推卸責任)」所造成,雖然近年香港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已有改善,但南亞裔其實仍被視為二等公民,現時應一起在疫情撐下去,呼籲港府與少數族裔對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