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療癒美國:拜登執政的頭等難事(方圓)

蘋論:療癒美國:拜登執政的頭等難事(方圓)

在一片風聲鶴唳的氣氛之下,喬拜登平安完成了總統就職儀式,這大概是美國當代歷史上最肅殺最無味的一次總統交接儀式。處於武漢疫症肆虐的緊張關頭,又剛剛發生了國會衝擊事件,兩種意識形態的衝突劍拔弩張,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就任美國總統,以拜登的老邁之身,未免令世人擔心。

拜登面臨的難題有三:一是疫症,二是經濟,三是社會撕裂。疫症隨着疫苗問世,遲早有紓緩的一天;經濟有起有落,本是常態,拜登的就職演說聚焦團結,固然是最正路最迫切的議題。

追擊特朗普徒加深撕裂

社會撕裂很容易,修復撕裂很難。美國的社會矛盾激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左派意識形態張揚多時,民粹主義受壓抑,雙方的力量對比越是勢均力敵,衝突的規模越大。今次總統大選,拜登與特朗普幾乎打成平手,拜登只以微弱多數取勝,還要揹一個舞弊的指控,證明社會撕裂不但廣,而且深。

拜登強調執政將聚焦團結,這是因為沒有美國人民的團結,就沒有兩黨競爭中的合作,也就沒有專注於經濟民生和國際關係的可能,也就沒有他行使總統職責的順景。沒有團結,非但正事辦不成,朝野將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互相拆台,甚至大打出手,那對整個國家、對全體國民,甚至對全世界,都是一件不幸的事。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人民福祉是終極訴求,不管誰當總統,都不能無視這兩個最根本的天職。各人容或抱負不同、謀略不同、手法不同,但政治目標一致,因此論到團結,並非沒有基礎,只是時勢不利而已。

特朗普雖然黯然下台,但口不服心也不服,他還擁有大量國民的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最新民調顯示,近九成共和黨人仍堅持挺特朗普。據報道,特朗普離開白宮後的最後一次演說,收看人數竟比拜登就職演說多,即使兩人受歡迎程度相仿,也證明特朗普的政治能量不可忽視。

拜登政府如要收拾民心,療癒民間撕裂,就不能再對特朗普窮追不捨。所謂壓迫越重,反抗越烈,特朗普的擁躉,視特朗普為政治偶像,特朗普被迫下台,近一半國民有切膚之痛,追究大選舞弊呼聲不絕於耳。雖然大局已定,但人心未服,特朗普更有組黨之說,揚言會以某種形式回來。烈火烹油局勢下,如拜登與民主黨對特朗普秋後算賬,那只會加深民間怨氣,增加社會裂痕,最終團結只成空話。

與中共保持對抗性競爭

美國國內兩種意識形態的衝突,在總統大選前後達到高峯,拜登尚未正式當選,民主黨內的極左勢力已經率先施加壓力。拜登若被這一股極左勢力騎劫,遷就更多激進主張,勢必拉大社會裂痕,而團結國民之路必更難行。因此,如何彈壓黨內的極左路線,也將成為拜登的難題之一。

拜登要團結民心,對外關係也是重要一環。修復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相對容易,如何沿襲特朗普的美中關係,而又另有作為,分寸頗難掌握。鑑於美國七成國民對中共的惡感,鑑於兩黨在參眾兩院通過的多項涉華涉台涉港法案,拜登勢難對中共放出橄欖枝。有心團結國民,在對華政策上,就不能大開特朗普的倒車。

除了中共和少數極權國家之外,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希望美國內亂,世界不管怎麼變,還是需要美國這個主心骨,需要美國作為普世價值陣營的頂樑柱。拜登是老政客,又長期主導美國的對外關係,若能放下個人成見,停止追殺特朗普,政治上避免走極端,再加上與中共保持對抗性競爭關係,如此三管齊下,或有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療癒,讓美國逐步達致團結。

社會矛盾會產生衝突,衝突可能激化,也可能緩解,一切事在人為。拜登未必是大國手,未必心想事成,但我們不妨對美國的民主體制和歷史傳統,保持審慎樂觀的期待。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