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組新黨攬炒共和黨?(貝加爾)

特朗普組新黨攬炒共和黨?(貝加爾)

美國總統大選經歷多月紛擾,終於順利交接。國會受襲案後,特朗普亦不得不認輸,兌現和平權力轉移之承諾,不待拜登宣誓就任便遷出白宮。特朗普卸任前夕按歷任總統傳統大行特赦令,名單便一度引起揣測。最終遭特赦或減刑的143人中,大多為特朗普親信,包括有「國師」之稱的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兼金主布羅迪等。外界盛傳的亞桑奇或斯諾登則不在名單之上,特朗普先行特赦自己或家人的憂慮亦未出現。不過此時白宮傳出另一個重磅消息,特朗普欲另立新黨「愛國黨」,再謀四年後捲土重來。

美國各級選舉大多行單議席單票席制,有利兩黨制而不利小黨,特朗普另立新黨的消息傳出後,「𠝹票」之聲不絕於耳。最近一次能左右大局之第三方總統參選人,要數1992及1996年兩度參選的超級富豪佩羅。其當年被視為𠝹走共和黨不少選票,使得克林頓擊敗現任之老布殊入主白宮。而在佩羅之前則要數到1968年大選,民主黨南方州長華萊士不滿時任總統詹森簽署《民權法案》,脫黨另組獨立黨參選,民主黨票源分散,尼克遜得以漁人得利。不過真正有力問鼎總統寶座的第三方候選人,則是要追溯至1912年老羅斯福與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三方混戰之總統大選。

1912年之美國正值進步年代,國內工人運動及改革風潮方興未艾,反對財閥壟斷、官員貪污,爭取勞工權益、直接民主之聲此起彼落。前總統老羅斯福不滿其繼任人塔夫脫政策,於共和黨黨內初選挑戰失敗後另組進步黨,以「新民族主義」為綱,主張一系列社會福利及勞工保障政策。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同樣提倡反壟斷法、整頓銀行業等進步主張,並得益於共和黨分裂最終勝選。老羅斯福則以第二名姿態飲恨,現任總統塔夫脫屈居第三,成就了美國史上唯一一次三任總統一同競選。特朗普若重演1912年一役續以經濟民族主義作招徠並再打親勞工牌,又會否超越老羅斯福成績?

黨內建制與侵粉矛盾日烈

事實上特朗普於國會衝擊案後,於共和黨內支持度仍高踞八成,只要維持其人氣至四年後,再贏得黨內總統提名資格可謂易如反掌。加上歷屆總統第三方候選人,強如老羅斯福者皆未能突破民主共和兩黨獨大之局面,特朗普又何以浪費心神及金錢,寧捨共和黨運行多年之選舉機器另起爐灶呢?不過觀乎近日共和黨大佬之蛛絲馬迹,則可明白特朗普另立新黨之背後意圖,正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衝着首次公開譴責特朗普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之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如今特朗普之彈劾議案正於國會候審,麥康奈爾此時之表態,可被視為其支持彈劾案之意向,特朗普亦不得不先發制人。

如此看來特朗普對外放風其計劃另組新黨,便明顯為威脅黨內建制派之談判籌碼,一旦共和黨人跟隨民主黨通過彈劾,特朗普也不惜玉石俱焚將共和黨一分為二,要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此亦為特朗普個人之「真.攬炒十步」是也。然所謂勢傾則絕,利窮則散,特朗普敗選後之種種紛擾,亦顯示共和黨內傳統建制派與特朗普派間之矛盾已達不可調和之境地。然而共和黨建制掌握國會以及競選所需之財力、人力、物力,特朗普則掌握住共和黨近八成票倉,現實上誰也不能失去誰。究竟彈劾案能否於參院得以通過,還是看共和黨大佬會否隱痛割除此腫瘤,還是繼續屈服於其淫威之下。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