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味重嚐●生產加工連銷售 香港製造一條龍 食本地蘿蔔糕 在地過好年

故味重嚐●生產加工連銷售 香港製造一條龍 
食本地蘿蔔糕 在地過好年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蘿蔔冬天當造,更有潤燥功效。香港不少農場均有種植蘿蔔,今年一班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因為喜歡本地蘿蔔,所以齊齊籌辦「香港蘿蔔」推廣港產「robertgo」。

簡學榮(Godwin)是「香港蘿蔔」的負責人,這一天他來到打鼓嶺農場,看看今年蘿蔔的收成。這個農場的負責人是兩位復耕者聯盟成員沈海鵬(Mike)及張文祥(大B),今年的蘿蔔十分肥大,每根都伸出頭來,像靜待被採收。一般蘿蔔約100天便有收成,為了趕及新年,他們11月開始播種,讓蘿蔔慢慢長大,現在這個時候剛好可以吃。早陣子打鼓嶺結霜,對收成有影響嗎?Mike說:「現在還不知道,因為還未完全拔出來,現時只看到葉的部份,可能會有些傷害,但暫時看到還可以,要多觀察一會兒。」

驟眼看,今年的蘿蔔長得很好,Godwin當然十分開心,不過當初為甚麼要籌辦這個計劃呢?「一來想呼籲農場一起種植蘿蔔,同時想將銷售、加工及生產串連在一起。往往生產的一方在銷售方面會有困難,加工的又很難找到好的本地蘿蔔,所以這次的活動其實想做好三方的串連,最終目的想幫助本地農夫,作為生產者,他們只是想賣到一個合理的價錢。」

這根好像蹺腳的蘿蔔來自打鼓嶺週田村,是獨一無二的出品。

蘿蔔的形態很多,不只在街市常見的筆直款式。

有手腳唔靚仔 鮮味更重要

在「香港蘿蔔」的facebook專頁,經常會看到奇形怪狀、有手有腳的蘿蔔,跟我們在街市看到的「靚仔樣」完全不一樣,其實Godwin想把一個訊息帶給大家,「蘿蔔理應每條不一樣,就像所有生命,每個人也有不同特點,蘿蔔其實亦一樣。」

作為農夫的Mike和大B向我們解釋,為甚麼蘿蔔會「有手有腳」,「可能生長時遇上石頭,也有可能種子本來是這樣,我們也不太清楚。但種出這種蘿蔔的機率不算很大,100條可能只有5至6條,因此它們很稀有。」未看過的人會覺得有趣,但有不少人覺得,有腳的蘿蔔清洗時較麻煩,易藏污垢。那麼種出有手腳的蘿蔔,對於農夫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二人說:「其實不算是一件好事,我們始終想蘿蔔『靚仔』交給客人,所以這些會留起自己吃。」

一個好的蘿蔔,外表可能重要,但更重要是味道。本地蘿蔔跟來自內地、日本或是韓國的,在味道上有沒有分別?Mike和大B說:「本地蘿蔔特別之處是蘿蔔味較濃郁,至於甚麼是蘿蔔味?很多老人家會說,你們的農作物,有我們以前的味道。以前的味道可能是鮮味,即日在田內收割後立刻用來製作蘿蔔糕。舊時農作物要夠成熟才採收,現在太嫩就收,出不到蘿蔔味。」他們續說:「我們今年出貨主要在9時送到店舖,因為我們7時便採摘。即日收割的蘿蔔以及放置一段時間的蘿蔔,分別在於水份不同,新鮮的水份較多。」

田裏的蘿蔔已探出頭來,可是一日未收割,仍未知是否「靚仔」。

大B跟Mike早上7時採摘蘿蔔,9時便送到店舖,確保將最新鮮的蘿蔔送到客人手上。

成本貴4倍 素工場唔加價

說時遲那時快,Mike跟大B已經摘好蘿蔔,準備運走。我們接着來到今年有份參與計劃的加工場──「無肉食」工場。創辦人楊應邦跟我們說,蘿蔔早上在農場採摘,運到工場後,中午便會開始製作,客人在第二日便會吃到新鮮的蘿蔔糕。用本地農作物最大的好處,是大大減省運輸時間,農作物的質素不會因此而下降。

但在價錢上,本地蘿蔔是不是貴很多呢?「以往用內地蘿蔔成本大概3至4元一斤,我們今年參加這個計劃用本地貨,要20元一斤,貴四倍。以往推出的蘿蔔糕,約售100元,今年價錢不會特別提高,我們希望可以讓更多香港市民,品嚐到本地的蘿蔔糕。」成本增加但又不加價,在生意角度是蝕錢,但阿邦笑說:「採用本地的有機蘿蔔成本的確增加不少,但我覺得背後理念更重要,可以與本地農夫聯繫,也令更加多香港人知道,自家出品與內地蘿蔔其實有很大分別!」

今個新年,香港人吃香港蘿蔔,吃香港蘿蔔製成的蘿蔔糕,過一個在地的好年。

有手有腳的蘿蔔經常被人說唔靚仔,覺得它們易藏污納垢,難以清洗。

Godwin是「香港蘿蔔」的負責人,他希望這個計劃可將銷售、加工及生產串連,幫助本地農業。

素蘿蔔糕的誕生

1.先將蘿蔔洗乾淨,切成一條條約1cm闊。

2.大鑊煮熟,讓蘿蔔出味。

3.素蘿蔔糕會另外加入冬菇,同樣煮熟後備用。

4.蘿蔔鍋加入鷹粟粉及粘米粉,煮成粉漿。

5.粉漿加入冬菇,倒入耐熱器皿,蒸約半小時。

6.用本地蘿蔔製成的蘿蔔糕味道濃郁、清甜。

香港蘿蔔facebook:hkrobertgo

記者:鄭煒霖

攝影:張志孟、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