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尼泊爾裔居民Dilip一家三口檢測假陰性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檢測服務承辦商的質素,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早直言今次未必屬個別事件,促請當局跟進徹查。食衞局昨晚回應查詢時自爆,原來除了該尼泊爾一家三口外,另有最少三宗確診個案亦涉及假陰性,當局已邀請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參與調查。
何栢良昨於電台節目指出,尼泊爾裔家庭一家三口的檢測結果由「陰轉陽」,而兩者檢測時間僅相差數小時,認為未必是個別事件,他指很多實驗室會用混合檢測的方式處理樣本,如果混合樣本數量太多,或會增加假陰性比率,當局應調查有關家庭的測試情況,並建議承辦商加強培訓採樣人員及分析他們檢測的陽性比率,檢視採樣程序有否問題。
連日來並無正面回應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檢測質素及相關承辦商身份的食衞局,昨傍晚回應查詢時證實,涉及今次假陰性事件的廣東道流動檢測站及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承辦商,分別為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及金域檢驗(香港)有限公司。
該局更自爆,除該尼泊爾一家三口外,另有最少三宗確診個案亦涉及假陰性,包括1月18日確診的第9625、9637及9642號個案,其中9625號42歲女子是Dilip的表妹,9637號52歲女子居於油麻地強檢大廈,兩宗均屬源頭不明,餘下的9624號49歲男子則屬本地關連個案,該局並無交代詳情,僅稱袁國勇已參與調查。
玉器街採樣亭承辦商、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主任黃利寶表示會按政府指示,「畀返指定barcode(條碼)嘅樽去再覆檢」,形容「今次事件好奇怪,希望調查完會知道發生咩事」。
食衞局稱截至前日,金域檢驗在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收集近9萬份樣本,當中312個樣本呈陽性反應;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在各區的流動檢測站,收集逾18萬份樣本,當中186份呈陽性反應。
袁國勇向本報表示,經調查尼籍男子的個案後,發現他曾求醫的私家醫生以他未有失去嗅覺為由,未有於他病發後四日病毒量高時,要求他做測試,結果病人期後病毒量急跌,再做鼻腔及喉嚨拭子時,因病毒量低而檢測不到,相信與實驗室測試無關,但不知檢測中心及採樣站抽採樣本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