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全球唯一超級強國,總統換屆宣誓就職自然全球矚目,成為各地熱議話題。有時候新上任總統還會刻意打破常規,以打造新人事新作風形象。最典型例子是1977年上任的卡特,他在「登基」後沒有趕回白宮,而是與民眾從國會山 (The Capitol)步行回白宮,以示新政府非離地精英。可惜,卡特政治歷練有限,不懂權力操作之術,上任四年一事無成,1980年大選慘敗於列根手上。
氣氛最興奮的要數2009年奧巴馬就職。當時正處於金融海嘯深淵,前景不明朗;奧巴馬年輕有為又是歷來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的就任不僅令黑人選民興奮不已,也彷彿為處於危機尋出路的美國帶來新希望與動力。四年前特朗普的就職禮相對平淡,最大的話題是出席民眾多寡。大部份傳媒報道現場有大量「吉位」,但特朗普及白宮發言人則不住強調盛況空前,參加人數打破紀錄,還提出所謂”alternative facts”(另類事實)的解說。
昨天拜登的就職禮大概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冷清。在嚴防暴亂、恐襲及疫情下,參與人數只有一千多,以往的人海由旗海代替。也許,對美國政界以至民間來說,拜登順利就職,典禮沒出甚麼亂子或衝突(以至暗殺)已是上上大吉;誰也不希望美國這超級大國再出現暴力強佔國會山的動盪及混亂。
順利上任後,拜登隨即發表就職演說及簽署一大堆行政命令,以此列出新政府的施政優次,包括全力抗疫、振興經濟及重建社會穩定秩序及國家團結。他的說法在很多人眼中沒有甚麼新意,也不算甚麼驚天動地大計,但正正是美國此刻最需要做好的事。
撇開對特朗普個人施政作風的看法,他在應付武肺疫情上只能以無心無力四個字形容。自去年1、2月病毒開始全球大流行,美國各州深受其害,但特朗普除了在文宣上批評中國及世衞以外,沒有採取任何有力措施阻斷病毒傳播,反而一再拖醫護專家、傳染病專家的後腿,既不肯身先士卒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又一再發佈虛假或未經證實的訊息擾亂視聽,如在沒證據下公開說某些藥物可治療武肺之類。這樣的做法一方面令抗疫訊息變得混亂,另一方面則令抗拒防疫措施的人更不願守規矩,防疫漏洞遂越來越多。
事實上美國醫護科研機構以破紀錄時間研發出疫苗,領先全球,若果特朗普政府能以類似的專注、效率處理疫情,即使未能像台灣、新西蘭般成功抗疫,也不至於像印度、南非、南美等地般陷入失控情況,令超過40萬國民死亡。可以說,當前美國疫情危機,特朗普政府無能實在難辭其咎,而拜登要重建國家,要顯示政績,自然要把克服疫情列為最優先的施政目標。
疫情以外,美國經濟同樣岌岌可危。儘管特朗普政府推出兩輪過萬億美元的救市措施,但由於疫情久久不退,以本土消費為主的美國經濟陷於深度衰退中,申領失業救濟人數近百萬,大量中、小企業面臨倒閉,地方政府財政也因抗疫開支大增及經濟凋蔽而枯竭,隨時出現大規模停止公共服務以至炒人浪潮,令整體經濟雪上加霜。為了抗疫救人兼救市,拜登自然得把相當精力及政治資本放在振興經濟上,特別是盡快通過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好把援助金送到國民手上。共和黨在參議院仍佔50席,有能力阻撓、拖延經濟刺激方案,拜登若想在上任100天內交出成績,他必須集中政治資本游說國會共和黨人支持救市,其他問題包括外交只怕不能不放在次要位置。
拜登新政府集中力量抗疫救經濟,意味短期內他在對中國政策、對港政策方面不會太着力;不少人對此可能會失望,但其實即使美國在今年內處理好疫情,拜登的對華政策、做法亦肯定跟特朗普政府不同,從奇招百出改為回到以外交官及談判為主的路線,而他的班子基本上以傳統外交精英為主。換言之,不管拜登對中國的真正態度如何,特朗普時代那種忽然加稅、忽然制裁的做法相信不會重現。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