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集中資源」於油尖旺區指定檢測區域,並增設「核心區」,但未能遏止疫症擴散。油尖旺區昨新增41宗武肺確診個案,一半屬強檢區以外,包括新增兩幢有兩宗確診個案、符合強檢門檻的樓宇。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近日有多宗確診個案位於指定區域的周邊,顯示疫症有從小區向外蔓延的趨勢。面對疫情失控而束手無策,曾否定禁足令的特首林鄭月娥,據報可能出動禁足令。
政府日前於佐敦「小區」中再劃出一個核心區,不論有否確診個案,區內每幢大廈的居民都要接受強制檢測。昨日新增確診個案中,有41宗居於油尖旺區,20宗屬強檢區,但必檢的核心區並無新確診。換言之,一半個案位於強檢區外,包括累計有兩宗確診個案的佐敦文耀樓和油麻地窩打老道7號。撇除昨日新增的確診,過去兩周有187宗確診個案居住油尖旺區。
本報翻查衞生署的資料,在指定檢測區域外,近日接連有個案,例如鄰近渡船街的五幢樓宇,包括文耀樓、文英樓、文蔚樓、文昌樓和文輝樓,自本月17日起陸續有人確診,至今累計八宗確診。位於強檢區域北面的碧街更是重災區,近日至少涉七幢樓宇共21人確診。強檢區附近如吳松街139號、北海街17號等地,亦錄得零星確診,疫症似乎正向外擴散。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亦注意到上述情況,認為屬意料中事:「啲人出出入入社區,一定擴散。」目前油尖旺強檢區與周邊地區確診比率約為1:1,梁子超認為政府須調用資源介入周邊地區的確診,「如果唔盡早介入,就算核心嘅核心區你搞掂咗,咁又點呢?其他地方不斷有隱性傳播」。
梁子超續指周邊地區的確診存幾何級數上升風險,「如果你唔能夠短時間加大覆蓋面,就算控制好細框框個疫情,對成個香港疫情控制都係貢獻唔會好大」。他建議政府與其集中資源於檢心區,不如將資源投放於周邊區域,更能符合成本效應,「好過永遠停喺框入面」。
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同樣認為政府應針對有確診個案的樓宇做檢測,「係咪仲要咁執着個框?」政府花大量行政程序通知核心區居民檢測,但有居民早於政府劃出指定檢測區域時已做檢測,批評費時失事,「劃啲框係好唔科學,奇怪,界外仲有確診個案,冇人理解到政府做嘢」。
面對疫情失控而束手無策,據報政府可能使出撒手鐧。有線新聞引述消息報道,政府擬加大強檢力度,不會排除用禁足令。但政府專家顧問、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相關大廈可能已有污染,故禁足令未必安全及可行。若強迫居民留在空氣不流通,喉管滲漏等衞生情況欠佳的居所,反而或增加感染風險。
林鄭月娥去年9月曾否定禁足令,她當時說:「我唔相信香港嘅市民會接受因為要做病毒嘅檢測,由政府推出禁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