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米芝蓮」,這是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21年的《港澳米芝蓮》指南日前已率先公佈了必比登名單,至於正式的榜單,則是在下周三(27號)透過網絡直播揭曉。
周一,法國米芝蓮亦派了成績單——許多當地大廚、媒體朋友都說,去年許多餐廳大部份時候都無法正常營業,不知道此刻仍要硬生生派成績單的意義何在?是以討論的聲浪很小,幾乎聽不見。事實上,對於今時今日的《米芝蓮指南》來說,維持商業模式運作保持市場價值,比起捍衞自身的公信力來得重要吧?自從三年前,《廣州米芝蓮指南》連二星餐廳都選不出的時候勉強推出市場,你就大約猜到,這本擁有百年歷史的飲食指南是嗅着金錢而不是美食的氣息去做事。曾幾何時,米芝蓮的信條上有一則是說,他們會確保指南入駐的城市,必須要有一定數量餐廳的水準達標……也許這些原則,就像男人的諾言,聽過就好,別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儘管世道如此,鮮有大廚能對米芝蓮拒於門外,再藝術家類型的,對於星光護體這回事都是得失心多於平常心,想來只要是人在江湖,都難以獨善其身吧!即使品牌已商業化到再也不能,仍有不少人對於米芝蓮前仆後繼,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源自美食強國之法國,而且擁有百年歷史背景,代表性、權威感難以被取代。摘星,對於大廚到投資人來說,不僅是個人和餐廳的重要履歷,還有面子、名氣、形象、生意額等等的牽扯,千絲萬縷。
這十年間,多了許多亞洲城市為了打造其美食都會的形象,相關機構如旅遊局紛紛向米芝蓮招手,提供可觀費用給米芝蓮推出當地的美食指南,大大打開了米芝蓮的財路;與此同時,也有某些人順藤摸瓜,大發米芝蓮財——這幾年間,某些亞洲城市的餐飲界多了一個新興的神秘身份,是秘而不宣的「米芝蓮摘星顧問」,桌面上當然就只稱為「餐飲顧問」,聲稱能幫餐廳摘星。他們是誰?如何作業?
我對於「米芝蓮摘星顧問」一向只是聽聞,特別是光怪陸離的神州大地,三不五時總會竄出一兩個所謂的「老師」,銜頭、履歷厲害得哇一聲,看似權威十足,卻是業內人士從未聽過的人。有時候國內投資餐飲的朋友向我詢問某位「米芝蓮摘星顧問」的背景真偽,我雖不認識但也不敢斷定,都會請朋友自行向法國米芝蓮總部查詢再作判斷。當我以為打着米芝蓮旗幟招搖撞騙的醜聞總有一天會在大陸爆出,沒想到先讓韓國黑馬跑出搶閘。
話說2019年12月初我受邀到首爾作美食考察兼出席白羊寺靜觀師太的泡菜課,跟多位首爾美食作家、記者好友歡聚數日,茶餘飯後話題離不開當時幾單非常轟動的首爾米芝蓮醜聞:首先,是首爾意大利餐廳Eo的主廚兼老闆尹允權(Yoon Yoon-Kwon)入稟訴訟米芝蓮指南發行人Michelin Travel Partner。這位大廚曾要求自己的餐廳從首爾米芝蓮指南的餐盤名單上剔除,而他指控時任米芝蓮指南亞洲區總監Alain Frémiot跟餐廳索取顧問費,要求跟餐廳簽訂合約,向餐廳提前透露米芝蓮密探到訪的日期時間、分享他們的評鑑標準,實際上是收受利益賣星星,指控米芝蓮指南的存在傷害了餐飲業。
然後就是更為爆大鑊的:KBS(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公開了一系列跟《米芝蓮指南》扯上關係的行賄事件的報道,受訪者尹慶淑(Yoon Kyung-Sook)是首爾Yun-Ga Myung-Ga餐廳的東主,她說到她的姐姐是東京二星餐廳Yunke的大廚兼老闆,在東京的時候,她透過姐姐認識了兩個人,一個叫Alain Frémiot,一個叫Ernest Singer,而後者是由Alain Frémiot帶到Yunke去的。這位Ernest Singer先生的正職是酒商,並非米芝蓮公司的員工。2013年12月,Ernest Singer向尹慶淑表示,首爾即將出版《米芝蓮指南》,如果她在當地有餐廳,路線是做高級傳統韓國料理的話,很有機會摘得三星,而他可以幫忙。尹慶淑恰好打算在首爾開餐廳,聽了Ernest Singer說的,大感心動,就加快腳步籌備,在三個月內準備好一切,於2014年11月開業。
尹慶淑向KBS展示了她和Ernest Singer對話的截圖,以及她跟一家香港公司Angle Production的總裁Denny Ip所簽的顧問合約。對話截圖大量顯示了Ernest Singer在2015年間跟她的對話,多是關於《首爾米芝蓮指南》在翌年年尾出版的消息,而《米芝蓮指南》則是在2016年3月才作官方公佈會推出首爾版,可見這位Singer先生掌握了精準的內幕消息。尹慶淑和Denny Ip所簽的合約內容列明了顧問費是4萬美元一年,到首爾出差的機票、住宿費等都要另外支付。第一本《首爾米芝蓮指南》在2016年11月正式出版,但尹慶淑的高級傳統韓菜非但沒摘星,連上榜都沒有。尹慶淑在KBS的訪問中表示,她為此終止了跟Angle Production所簽的合約。
另外,KBS的報道也列出米芝蓮三星的Gaon和La Yeon曾接受顧問諮詢服務,當時Gaon正正因開業四個月就摘下三星而轟動武林。爆出新聞後,不禁令人對它三星成績的合理與合法性心生疑竇。Gaon的金主,KwangJuYo集團的董事長趙太權(Chu Tae-Kwon)接受KBS查證時承認曾接受一個名叫Denny Ip的香港人的顧問服務。La Yeon所屬的新羅漢城酒店(Shilla Seoul)則回應說,餐廳為了提供食物和服務水平,曾接受不同實體的諮詢服務。
不難想像,KBS的系列報道在韓國餐飲界所引起的軒然大波,《米芝蓮指南》國際總監Gwendal Poullennec接受韓國傳媒追問時作出了公開聲明,說此事跟《米芝蓮指南》無關,並且強調:任何說要收錢來換取上榜的,都不是《米芝蓮指南》的做法。經他證實,亞洲區總監Alain Frémiot已在2016年離職。
根據KBS的調查,我們可以推斷、勾勒出一個主次分明又各司其職的人物關係圖:Alain Frémiot、Ernest Singer和Denny Ip。最後那位Ip先生,記憶中有香港餐飲界朋友提起過,也曾聽聞某些摘星的香港餐廳可能接受過他的服務,但我不知是誰(我只認識大班樓的Danny Ip!哈哈!),頗有幾分神秘色彩。無論如何,經KBS爆大鑊後,估計三人都不會再踏足首爾餐飲圈。這樣的「米芝蓮摘星顧問服務」,當中有許多灰色地帶,你說他有欺詐成份嗎?那可不一定。但是不是有隱瞞、取巧、誇大的部份?不是沒可能。有人可以發米芝蓮財,可見坊間求星若渴,不惜代價!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IG:yanwei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