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失蹤的梁伯是不是蜈蚣精?也無法追查。
只是從此沒有什麼人為小孩講古,借古諷今,說些處世之道。他在人間徜徉百年,見多識廣,但仍然不是「人」,仍未完成心願……
凡塵中一定有不少匪夷所思的妖魔鬼怪,在大家身邊出沒,若不被發覺,便可長期冒充,是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為了自衞自保,逼於無奈吧。但這兩個帶「童年陰影」長大的表兄弟,猶有餘悸。
因為這樣,志健隨母回鄉探親住的日數少了。升小四、小五……中學後,功課忙,也大個仔,對於梁伯,記得也想忘記──只肥牛是「生死之交」,還為他弄「公雞口水」被雞啄。
日子過去,公公婆婆相繼去世,他希望有人老土地喚他「健豬豬」,也不可能了,早知當年應老人幾聲啦。
幸好肥牛來了香港,成了香港人,開家小食店,賣煎釀三寶、油糍(香港人喚蘿蔔絲餅)、煎魚餅蝦餅、豬紅蘿蔔、鹽酥雞、鍋貼、豆漿油條鹹甜豆花……好雜。
因着蜈蚣,馬上想起肥牛,WhatsApp他,回應:「我抗議它與FB通料侵犯私隱,一於社交革命,搬去Signal,你開Signal搵我。」
天下烏鴉一樣黑,不過志健也轉了。世上哪有永恆不變的生活習慣?永恆是「習慣改變」。網上交流不如面談,沒有科技,他們從小就面談,不知多親切。
肥牛已不肥,反而生了個小肥牛。而志健也快當爸爸。都是中年漢。志健道:
「很久沒回鄉了。」
「回什麼鄉?鄉下八十幾歲的阿嫲,老人痴呆唔認得我了,阿媽叫我千祈唔好返去。」肥牛笑:「武肺疫情嚴重,度度有標語。『帶病回鄉 不孝兒郎 傳染爹娘 喪盡天良』,還有『相見就是自尋短見 拜年就是互相殘殺』──你都千祈唔好同我拜年,趁小店未執笠,落嚟食啲三寶算嘞!」
「你電話中說有件寶物送我救命,所向無敵,我要一寶就夠了。」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