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案 律政司換走英御狀 鄭若驊:驚訝英社會關注和施壓

8.18案 律政司換走英御狀 
鄭若驊:驚訝英社會關注和施壓

【暴政亂港】

【本報訊】律政司早前決定花巨額公帑,重金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來港,出任前年反修例運動期間8.18流水式集會的未經批准集結案主控官,在英國引來巨大迴響,批評David Perry協助港府政治檢控。事件到昨日突然有新發展,律政司指因David Perry關注英國社會相關批評以及豁免強制檢疫安排,故宣佈委聘另一律師接手案件;律政司長鄭若驊對英國當地的抨擊表示驚訝,批評是非常不公平,但拒絕透露改聘原因。有學者直言,香港司法信譽在國際社會已「半生不死」,英國不再派法官來香港出任終院非常任法官是遲早的事。

律政司昨日突然出稿,指David Perry獲委聘擔任8.18案的主控官後,不斷有來自英國社會的壓力和批評,針對其參與案件的工作,當中一些批評將案件與國安法混為一談,又稱David Perry對有關壓力以及豁免強制檢疫的安排表示關注,並表達審訊在沒有他的情況下應如期進行。基於公眾利益及審訊日期臨近,律政司委聘另一律師處理案件的檢控工作。

David Perry獲港府委聘在英國引來連番批評,前司法大臣范克林指他「必須退出此案」以符合英國價值;前外相聶偉敬指案件顯然屬政治檢控,認為對方有權因良知而拒絕受聘;外相藍韜文更指對方「唯利是圖」。

鄭若驊昨於立法會回應事件,對英國社會關注事件感驚訝,「喺英國引起咁多唔公平、偏頗嘅攻擊同意見,呢點我哋一啲都冇低估,而係我哋驚訝,諗唔到會有咁嘅意見」。她又稱不要低估外國給予很多人壓力,必須盡最大能力抵抗。

不過,鄭若驊拒透露停止委託David Perry的原因,亦沒有回應是對方請辭或由律政司提出。至於事件會否影響海外司法人員來港,她指今次事件與司法人員來港是兩回事,如英國法官獲推薦,仍可來港出任終院非常任法官。

即將卸任的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指,不便評論相關案件,認為政府的聲明已點出David Perry關注,重申大律師「不可拒聘」(cab-rank rule)原則不適用於外國大狀。翻查英國大律師公會守則,明文指出倘英國大律師接受委聘是必須到外國工作,「不可拒聘」原則便不適用。

8.18案被告之一、支聯會主席李卓人稱,無法評估政府是考慮公帑或政治原因,重申疫情下向海外委聘主控,令人質疑「公帑嘅浪費係幾咁嚴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質疑外國政客「打開口牌」施壓成功,促港府和律政司詳細解說。

■律政司長鄭若驊昨拒透露停止委託David Perry原因,又指事件不會影響海外司法人員來港。

學者:港司法信譽半生不死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認為,港府濫用司法程序作政治檢控,對司法制度損害非常明顯,今次委聘在英國當地反應負面,「問題唔係在於佢接受呢個工作,係個工作本身有問題,呢個對香港司法信譽係好大負面損害」。他直言香港司法信譽已「半生不死」,藍韜文曾開腔考慮是否仍派法官來港任終院非常任法官,「唔再派法官嚟已經係遲早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