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無畏●9歲遭父性侵 母親冷處理 11人格煎熬 日記書信難解結

人言無畏●9歲遭父性侵 母親冷處理 
11人格煎熬 日記書信難解結

訪問當日,寒流襲港。23歲的Dora穿了大衣、冷帽、圍巾再加襪褲,身材高䠷的她看上去仍然有點單薄,一點也不臃腫,反而令人心痛。拍攝的佈置很簡單,一張凳兩盞燈,Dora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把多年的情緒梳理,更遑論是首次在鏡頭下剖白,「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重新整理人生,然後面對。」

18歲時,Dora確診患上抑鬱症、創傷後遺症和解離症。現時她體內存在着11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掌管着她一部份的情緒,當下的情緒是怎樣,相對應的人格部份就會出來。Rejoice是不同人格中的領導者,她知道這身體的所有事情;Sandra 掌管仇恨和妒忌;Nata掌管憤怒,與Sandra是姊妹;Aalona頭腦清醒,成績很好,所以負責讀書;Charlie是一個只有兩歲的開心小朋友,很喜歡玩LEGO;9歲的小青總是驚驚青青,掌管難過的情緒,有自殘傾向,「她會撞手撞腳,甚至撼頭埋牆,無故弄瘀了這身體。」Dora則是原本的她,亦有自殘傾向,不過方式與小青不同,Dora會選擇服食過量藥物來傷害自己。

Dora目前與其餘人格相處得不錯,只是偶爾會因為人格間轉變太快,令她失去某些記憶,出現了不少蝦碌事,「有時上了巴士才突然忘了要去哪兒,要靠手機的日程表記低,不過他們都會錫住我,為我留下線索,讓我不致迷路。」因此,Dora每天都會堅持寫日記,寫低不同人格的情緒,每當她打開日記,就會明白當天發生的事。

Dora邊講邊打開日記,滿滿的字句,不同人格字迹亦不同,小青和Charlie明顯是小孩的字迹,Rejoice的字迹則比較成熟。我問,難過的回憶為甚麼會由9歲的小青保存?Dora吸一口氣,再緩緩道出9歲時所發生的事。

兒科醫生忽視 「如二次傷害」

Dora兩歲時父母分居,她跟媽媽生活,爸爸只會周日與Dora見面。兩人離婚原因是爸爸另結新歡,媽媽寄情工作,經常早出晚歸,希望給Dora最好的生活,「我由工人姐姐和婆婆湊大,跟媽媽很少見面,雖然她給我很多物質上的東西,但我最需要的是關心。」9歲時,爸爸如常周日探望,當日媽媽去了飲宴。Dora洗澡後,爸爸要求她脫去衣服,向她做出性侵的行為。她形容為爸爸「想插入但不果」,「這些事情,我現在回想起只有很零碎的畫面。只有小青保留着那完整的創傷記憶,因為發生的時候,我只得9歲。」Dora指當時很害怕,害怕得不敢跟別人坦白,只告訴媽媽不想見到爸爸,但依然隱瞞實情,「可能我一直這樣說,爸爸都明白了些甚麼,所以10歲後他便停手了。」

自此以後,Dora害怕與男同學接觸,情緒變得不穩定,很容易哭,而且一哭就會哭個數小時。雖然偶爾會告訴媽媽自己不開心,甚至不想上課和想自殺,但媽媽卻不以為意,以為她只是鬧小孩子脾氣。「中學反叛期覺得無人理我,怪責媽媽沒有好好關心我,晚上常常離家出走,在街躲藏幾小時,凌晨才回家。」後來Dora有了自殘念頭,會用硬物𠝹肚子,「最痛是覺得自己很污糟,做人好似已經生無可戀。」

她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對勁,便向當時的班主任和學校社工求助。14歲時,她曾向兒童精神科醫生提及9歲發生過的事,不過當時醫生未有正視,甚至把她誤診為思覺失調和抑鬱症。Dora笑說,可能是醫生覺得事情已經過去了,又或者事件太複雜,所以選擇忽略。「我也曾怪責那位兒童精神科醫生,因為成人精神科醫生都認同兒童精神科醫生有忽視我,就如二次傷害。」一直拖至18歲,換了另一位成人精神科醫生,才開始正視此事,確定Dora患上創傷後遺症和解離症。

母同覆診道歉 病友扶持

問她媽媽何時才知道?Dora答:「長大後與媽媽靠書信來往,那時她才知道,大約15、16歲吧,當時媽媽決定以後不再跟爸爸聯絡,我也再沒見過他。我知道她不是不理我,只是她不知如何處理,但跟父親斷絕來往後,我都算是安心了一些。」心安了,但心結仍在,畢竟傷痛藏心裏已一段長時間,Dora一直認為媽媽沒有關心自己。後來醫生鼓勵Dora與媽媽一同覆診,覆診期間,媽媽終向Dora道歉,「她對我說對不起,很愧疚當時的冷處理。」

好友Carol訪問當日一直陪着Dora,Dora說到傷痛處,她們會互相擁抱鼓勵。她們兩年前在精神科病院認識,Carol因為企圖跳樓被送院,Dora則服食過量藥物,互相見證大家的低潮,一直扶持,走到今日。Carol說,一路走來認真不容易,「她這一年情緒好轉,她媽媽在疫症期間多了時間陪伴她,Dora亦透過不停畫畫來表達情緒。她很厲害的了,可以誠實面對自己,希望我們可以走得更遠。」

訪問尾聲,剛大學畢業、以補習為生的Dora展示媽媽寫給她的一封信,媽媽希望將來Dora可以給她機會補償,Dora把信件埋在記者送給她的盆栽中,「對於爸爸,我依然恨他,希望這輩子不再相見,互不干涉,但對於媽媽,其實早已沒再怪責她,我也希望大家一起陪着大家,將來搵到錢就可以養她。」

Dora希望透過訪問整理自己的過往,鼓勵自己積極面對往後的路。

Dora帶來媽媽寫給她的信,訪問尾聲時才閱讀,希望放下心結。

最後把信件藏在盆栽中,將鬱結一同埋進泥土。

不同人格的字迹亦有不同,Rejoice的較成熟(上圖),小青的較稚氣(下圖)。

這畫作是Dora剛分手時畫的,畫作以拼貼的方式製作,表示即使自己難過,也有大家(其他人格)陪着她。

體內的十一個人格也會透過畫作抒發情感,能看出不同人格的情感。

Dora的11人格

Dora(原人格):負面、執着、自殺傾向

Rejoice:領導角色

Sandra:仇恨和妒忌

Nata:憤怒、衝動,與Sandra是姊妹

Aalona:頭腦清醒,成績好,愛甜品

Charlie:開心小朋友、好奇心重

小青:驚驚青青、易難過、有自殺傾向

Richard:渾渾噩噩、不太說話

小福:心情愉快、會追求愛情

Christy:喜歡跳舞、畫畫

Sea:追求自由、喜歡坐在海邊

記者:劉芷晞

攝影:林亦、林正言、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