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機駁錯動靜脈 東區醫院病人危殆

心肺機駁錯動靜脈 東區醫院病人危殆

【本報訊】東區醫院發生人工心肺機駁錯動靜脈的嚴重醫療事故,東區醫院公佈,57歲男病人周日接受緊急「通波仔」手術時,接駁人工心肺機後血壓未有回升,其間10分鐘未能偵測血壓,須施行心肺復蘇,機器運作31分鐘後才發現與病人動靜脈接駁不當並須糾正。病人手術後情況危殆,於深切治療部留醫。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指,若人工心肺機不能運作,最嚴重可導致死亡,認為病人血壓不正常時,亦應檢查儀器。

■東區醫院發生人工心肺機駁錯動靜脈的嚴重醫療事故。資料圖片

東區醫院發言人指,一名患有心肌梗塞的57歲男病人,本月16日因嚴重氣促和抽搐被送到該院急症室,當時情況危殆,須插喉並送往深切治療部治療。病人兩日後清晨6時半一度心臟停頓,醫生立即為其急救及掃描檢查,並安排進行「通波仔」手術,手術於同日下午2時25分開始,有包括副顧問醫生在內的數名醫生和多名護士參與。

由於病人心臟的主冠狀動脈及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閉塞,血壓非常不穩定,醫生在手術開始前,先為病人接駁人工心肺機,並於3時53分開始使用,惟當時血壓未有回升,冠狀血管造影發現冠狀動脈血流緩慢,醫護人員立即放入冠狀動脈支架,惟其後在4時8分起的10分鐘內無法偵測到病人血壓,醫生須即時施行心肺復蘇。醫護人員於4時24分、即機器啟動31分鐘後發現人工心肺機與病人靜脈和動脈的接駁不當,立即重新接駁。手術隨後順利完成,病人血壓亦回復正常,但病人術後情況危殆,被送回深切治療部留醫,據悉暫未出現後遺症。

東區醫院發言人表示,已向病人家屬交代情況及致歉,並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經過及作改善建議,將於八星期內向總辦事處提交報告。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表示,人工心肺機目的是取代人的心臟及肺部,為身體提供有氧血液。儀器兩個接駁口,分別連接病人動脈及靜脈,兩條喉管的大小、顏色、標示均有不同,一般而言能夠分辨。若正確接駁,人工心肺機會顯示病人心跳波幅,病人血壓亦會回升;若病人血壓仍不正常,應同時檢查儀器及為病人進行血管造影。若人工心肺機在緊急情況下不能運作,最嚴重可導致死亡。

伊院男病人疑自殺身亡

伊利沙伯醫院昨晚亦公佈另一宗醫療事故,一名患有白血病的68歲男病人,去年12月24日因氣促及發燒而前往急症室求診,隨後入住內科病房。昨日下午3時30分,當醫生檢視病人臨床情況時,發現病人頸部及身上有多處刀傷,醫護人員立即為病人止血,惟病人情況轉差,醫護人員隨即進行心肺復蘇,並通知病人家屬,病人最終下午4時40分不治。院方已就事件報警。

警方表示,接報到場發現病床旁邊有一把22厘米長的生果刀,相信病人曾經自殘,但現場沒有撿獲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