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公帑落海」法律界促交代

「倒公帑落海」法律界促交代

【本報訊】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受聘港府出任前年8.18反修例「流水式集會」未經批准集結案的主控官,但開審前律政司突然宣佈委聘另一名律師處理案件檢控工作。有法律界人士批評律政司做法一塌糊塗,認為當局必須向公眾詳細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所花費的公帑,David Perry亦應該向公眾交代,「係咪要同呢單唔公義嘅案件劃清界線?」

該名不願具名的律師指,律政司當日向法庭申請讓David Perry以專案認許方式出庭,大律師公會就此提出反對,「律師費分分鐘使咗幾十萬」。他批評有關開支屬公帑,「𠵱家申請咗、批咗畀你又唔用」,認為律政司必須向公眾交代。

該律師又指,英國屬疫情重災區,如David Perry來港獲准豁免檢疫,無疑是檢疫漏洞;但若他必須如其他英國來港人士般在酒店隔離21天檢疫,「佢係咪坐足21日?嗰21日邊個畀錢?住邊間酒店?」

Perry或照袋百萬

更令該律師關注的是,今次到底是律政司取消委聘、抑或是David Perry婉拒受聘,因若是律政司主動取消委聘,「人哋(David Perry)mark咗diary,係咪唔收錢?人哋有權收一半㗎,可能百幾萬就咁倒落海」;但若是David Perry抵受不住英國本土輿論而臨陣退縮,該律師反問:「咁佢係咪要賠錢畀我哋?」由於當中涉公帑及公眾利益,故必須向公眾交代。

他更質疑,若David Perry真如輿論所指,為保聲譽不再替涉「重大不公義(substantial injustice)」案件擔任主控,便不會受法律界「不可拒聘」(cab-rank rule)原則所限制,那他更應該向公眾交代「係咪要同呢單唔公義嘅案件劃清界線?」

該律師批評由聘用David Perry、向法庭申請許可、批准他以專案認許方式出庭,以至如今不再委聘David Perry,「完全係一筆糊塗賬」,浪費納稅人金錢,「律政司一定要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