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南亞人士除罩聚集

多南亞人士除罩聚集

【本報訊】本月錄得多宗涉及南亞裔人士的武漢肺炎個案,他們聚居的深水埗成為第二個指定檢測區域。本報記者昨在深水涉發現,區內不少南亞人士聚集街頭時沒戴口罩,或拉下口罩吸煙和聊天,增加播毒風險。

昨晨11時許,大南街一帶多名南亞裔人士出沒,他們在路邊擺地攤,其中五個檔主沒戴口罩,有人拉低口罩,亦有人吸煙。地攤成行成市,貨物林林種種,街坊圍觀,高峯期有十數人聚在同一攤檔。附近汝州街亦有大群南亞人士聚集,短短兩小時內,記者發現逾20個南亞裔人士拉下口罩在街邊聊天。

南亞人士Bobby沒戴口罩在街頭傾電話,當見到記者拍照立刻戴上口罩,他解釋剛剛去完洗手間才沒戴口罩,又聲稱有皮膚敏感,不能長時間戴口罩,否則耳背會變紅。另一南亞人士Ali解釋「我剛剛在餐廳吃完飯出來」。

衞生防護中心健康促進處主任何理明周一在疫情簡報會指出,少數族裔人士在文化和宗教上有很多家庭聚會,又會分享食物及食煙飲酒,加上居住環境擠迫及共用衞生設施,令感染風險較高。

融樂會:任何族裔都會飯敍

融樂會傳訊主任鄭鈺憙昨接受商台訪問時質疑相關言論是歧視少數族裔,認為家庭聚會及食飯等活動,任何族裔人士都會做,「疫情下更應避免無意識嘅偏見」。他又批評疫潮至今一年,政府支援少數族裔的防疫抗疫工作「後知後覺,調配得好慢」,政府防疫單張有烏都語繙譯,但用詞艱澀生硬,「得物無所用」,當局應多派人手向居民解釋,並促請專家盡快到區內劏房視察喉管問題。

林鄭月娥昨被記者問及何理明的言論時澄清,政府並無怪責少數族裔令疫情擴散,「如果有任何引起這誤會是由任何政府官員講過任何說話導致,我想在此解釋清楚。但的確疫症是由社交活動傳播,平時社交活動、生活環境衞生是有關係的,的確令某些人易受感染,但與族裔無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