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行的防疫措施未能壓抑武漢肺炎疫情,卻廣泛打擊各行各業,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失業大軍逼近25萬人,為16年新高。面對陷入水深火熱的失業人口,特首林鄭月娥「闊佬懶理」,表明拒設失業援助金,也無意延長保就業計劃。勞工界批評其不理民間死活,商界亦警告部份企業已「山窮水盡」, 重申需政府發放補貼支援 。其中餐飲業失業率已介13.8%,逼近沙士高峯,業界指情況若無法扭轉,行內失業率或攀升至高近兩成。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上月的6.3%(9月至11月),上升至6.6%(10月至12月)。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上月24.43萬人上升至24.58萬人,就業不足率維持3.4%水平。其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失業率上升0.5個百分點至10.6%。餐飲業屬重災區,失業率13.8%,逼近沙士時的14.5%;在23.3萬從業員中,有3.2萬人已丟掉飯碗;運輸業失業率亦由6.4%升至6.7%。失業人數中,建造業仍佔相當大比例,業內有3.76萬人失業。政府指第四波疫情繼續影響本地消費及干擾經濟活動,勞工市場短期內仍將顯著受壓。
然而,政府面對持續惡化的就業情況,無打算加大支援力度。對勞工界多次要求設立的失業援助金,置若罔聞。林鄭月娥昨日強調,明白疫情下多個行業已停業逾兩個月,但政府面對重大財赤,要謹慎考慮財政問題。失業援助金因涉及大量公帑,在香港難以實行,而政府目前也無意延長保就業計劃。
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在其後的記者會反覆稱10月至12月的平均失業人數,「只是」升了1,500人,指「等於甚麼數字?即等於就業人口約0.04%」。會上他隻字不提失業人數為24.58萬人,又指未有有效方法防止濫用失業援助金,推說全球國家皆無不需要供款、同時不需資產審查的失業援助。目前政府僅研究可否降低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門檻,令做散工、工作時數不多的市民申請到職津貼,而此亦要待構思成熟才再公佈安排。
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回應指,政府一意孤行堅拒設立失業援助金,是不理民間死活,做法短視,「你死攬住啲公帑都冇用,失業率不斷上升,打工冇收入,自然唔會消費,成個經濟都唔會帶動到」。
她又批評降低職津門檻對打工仔作用不大,「只係應酬大家,話畀市民聽政府有做嘢」。屬建制的工聯會要求2月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撥款150億元推出緊急失業或停工現金津貼,每月最多津貼9,000元,為期六個月。
商界警告部份企業已「山窮水盡」,或加劇失業情況,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指出,結業潮會新春前提早出現,「即使非直接受衝擊嘅行業,也可能會因前景不明朗而加快業務重組及人手調整」。他指相比其他地區,本港財政狀况並不算差,政府可參考新加坡、英國和瑞典等地提供至少九個月僱傭補貼的做法,為部份行業實施第三期「保就業」計劃。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亦表示,早前不少同行透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借來資金,但已經耗盡,加上防疫基金4.0的補助只去到今年2月份,政府如不「放水」,或改變現時「一刀切」的防疫措施,預計到3月的餐飲淡季會出現龐大結業潮,近3,000餐廳停業,屆時餐飲業的失業率恐會升至18%,遠超沙士水平,同時亦會將香港整體失業率推至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