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即日驗證的預言(梁啟智)

這是一個可即日驗證的預言(梁啟智)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我在這兒做一個可以即日驗證的預測:拜登賀錦麗團隊將於本日就職,美國將迎來新一屆政府。在正常情況下,這個預測完全是一句廢話,美國政府在1月20日換屆是《憲法》第20修正案規定的,如期發生還能算是預測嗎?奈何在許多特朗普鐵粉的眼中,新政府就任可不是絕對的。他們自大選以來不停推出各種解釋,聲稱特朗普正在佈局要把「深層國家」一網打盡,敗選只是放出來的煙幕,大家要相信特朗普終可反敗為勝。

為了支持這個說法,他們兩個月來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釋,然而近日這些「論據」已變得越來越無厘頭。早兩天在香港某著名網上論壇就有網友為美國股市休市感到奇怪,認為代表政局異動。其實當日是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日,公眾假期來的,股市循例休息一天。該網友如此當眾出醜只是個別例子?在特朗普鐵粉圈當中,這些只要略為查證一下便知道有誤的說法,俯拾皆是。回到11月,鐵粉圈廣傳賀錦麗在當選後沒有立即辭退參議院的職務,認為說明她也不相信自己真正當選。略為查證一下,原來總統和副總統當選人不會立即辭退原有職位是美國慣例,彭斯在上屆當選副總統後也是到了1月才辭退原先州長的工作。雖然這些事實很容易就可以查證得到,仍然無阻鐵粉們繼續轉發。

在香港,各種和特朗普相關的陰謀論能得以廣傳,網上名嘴「應記一功」。港人在疫情和嚴刑峻法之下,自感抗爭前無進路,難免希望國際社會代為出頭,不少人因此視特朗普為大救星。網上名嘴藉此添一把火,同時賺取收視點擊,越講越瘋狂。

如何詮釋美國對中政策,我絕對接受不同陣營可以有不同判斷;你不用認同我,我也不覺得有需要說服你。但在論爭過程中引用錯誤信息,則必須指正。早前有網上名嘴聲稱拜登提名的中央情報局局長人選是中國政府傀儡,引來許多網友齊聲高呼「早就知道拜登親中,毫不意外!」奇怪的是當時拜登尚未提名中央情報局局長的人選,所以這個指控絕對是無中生有。查看相關指控的英文原文報道,原來是說奧巴馬年代中央情報局其中一個顧問委員會當中的其中一名委員有問題。把他說成中央情報局局長提名人,可差了不止十萬八千里吧?

網上名嘴能夠這樣亂吹而聽眾又會照單全收,皆因後面講的是主觀感受:因為特朗普是反共救主,所以只要你沒有毫無保留地支持特朗普,你就是親共。只要符合這套「邏輯」的說法,全皆可信;不符合的,都是「假新聞」和「被收買」。

問題是反共並非特朗普的專利。美國政壇反共人物有很多,卻不是每位都無條件支持特朗普。其中香港人較為熟悉,《香港人權與民主法》動議人盧比奧(Macro Rubio)在國會核實選舉人票時,就對挑戰選舉結果的動議投下反對票。他在投票前更在國會辯論中大事批評當日較早前衝擊國會山莊的暴民,還說北京可以藉此宣揚美國的沒落。不喜歡主流傳媒是一件事,但盧比奧在此的資歷恐怕無人可以質疑。連他也沒有在選舉結果這件事上站在特朗普的一邊,難不成原來他也是「左膠」?

輿論亂象或損香港抗爭

對這些由網上名嘴煽動而成的輿論亂象,我坦言有點悲觀,也不敢說1月20號新政府上任後各種陰謀論就會隨之而消失。正如各種世界末日預言落空之後總會有一套解說,然後又會有新一個世界末日的日期被發明出來給大家仰望。

我擔心的是那些毫無根據的吹噓會對香港人的抗爭帶來極壞影響。按網上名嘴的世界觀,拜登是靠「舞弊」才能當選,所以衝進國會山莊的不是暴民而是義民,他們在保護美國的民主。然而當世界各地的輿論、美國的主流民意,而至當地一直支持港人的政治領袖都不是這樣看,繼續盲撐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自我催眠,使香港和世界越走越遠,不言而喻。與此同時,一些為香港在國際上奔走的朋友因為拒絕盲撐而被某些香港輿論批為「牆頭草」,則為抗爭運動帶來無謂的撕裂。

而我最擔心的是當基於錯誤判斷而來的預言一次又一次的落空,最後會製造更多的不信任和無力感,這點對香港的打擊才是最大。

要停止這些傷害,辦法其實很簡單:把人和政策分開。你可以支持特朗普的個別政策,但你不用因此對特朗普作個人崇拜,認為他提出的所有指控都必然正確,批評他的人都必然心懷不軌。把民主制度和價值放最高,個別政治人物可隨時捨棄,才是成熟公民參與的表現。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