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今次真放風。陳茂波在司長隨筆預期:「即將公佈的最新失業率(去年10至12月),在第四波疫情衝擊下,勢將升破近期的16年高位,本地勞工市場正處加壓狀態。」
財爺其實說得坦白,第四波疫情以來政府收緊了多項社交距離和處所營運的限制措施。值得商榷的,是財爺引述業界代表反映,若果不盡快平復疫情,恐怕在新年過後會出現更多結業和裁員。解釋為甚麼值得商榷前,先分析升破16年高位的失業率,到底有幾高?
翻查統計處資料,自80年代起有記載的失業數據,最高紀錄是2003年沙士後5至7月和6至8月的8.4%。近期的16年高位,應該是2004年10至12月的6.6%。剛公佈最新失業率正正就是6.6%,但其實第四波疫情衝擊下的失業率已升破7%。
簡單的推算如下:最近兩次公佈的失業率分別為6.4%和6.3%,那是8至11月的平均數字。由於剛公佈的6.6%失業率是10至12月的平均數,當10至11月失業率為6.3%至6.4%的水平,12月的失業率其實已急升至7.1%!
Babe問:「業界代表話唔盡快平復疫情,新年過後就會更多舖頭執笠炒人,唔啱咩?」我答:「啱一半。假如疫情一日未平復,政府就一日唔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咁更多舖頭執笠,炒人必定會發生。但如果政府能夠喺真正保障到公眾衞生之下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好似畀餐廳開返晚市咁,有疫情舖頭都未必要執笠炒人。」
女友再問:「清零唔係硬任務咩?」我再答:「失業率清零?確診數字清零,最終都係因為想搞好民生。政府再唔諗方法點重開晚市,呢兩個月失業率準備破八,創有紀錄以嚟新高。」
徐家健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