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民望】特朗普今日卸任美國總統,帶着其四年任期內最低點的34%支持率下台;眾多學者都將他列入史上最差總統的級別,但強調他並非異數,只是新科技幫助將美國長久以來的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反民主暗流發揚光大,他獲得7,400萬選民支持,成為史上第二高票的總統參選人,正凸顯民主的脆弱。
民調機構蓋洛普前日公佈,特朗普本月4日至11日、亦即發生國會被攻入事件的一周,民望跌至34%,比2017年夏洛茨維爾白人至上主義暴力集會後他取得的35%更差。但他四年任期本就得分不高,任內平均僅41%支持率,是蓋洛普紀錄中最低支持率的總統,比各前任至少低四個百分點。
四年來特朗普自然有政策勝利,包括委任一批保守派法官和推動中東和平,但他應對武肺疫情欠佳,以及對大選結果的空前攻擊,都令他的政績蒙上陰影。賴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總統史學者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相信「特朗普已自動歸入布坎南(James Buchanan)和約翰遜(Andrew Johnson)的級別」。
不過許多學者都認為,隨着特朗普下台,必須嚴苛檢視的不獨是他的政治遺產,還有美國社會與美國對奉行民主的承諾。
特朗普對公民機構和傳媒的攻擊,挑釁種族和社會分歧,踐踏政治規範,以及對美國盟友的抨擊,都令人對美國管治方式與制度的性質,以至美國有否維護那些她長久以來表明珍視的價值觀,提出了深刻的質疑。
無可否認,特朗普這個欠缺政治或軍事經驗的地產商兼真人騷明星,未能贏得多數普選票下仍當上總統,是一件異乎尋常的事。
然而,學者強調特朗普並非橫空出世,他在政界崛起,是植根於共和黨的種族不滿政治歷史及黨領導層擁抱極右翼的傾向日增下,又恰好碰上科技急速發展,讓特朗普可運用社交媒體散播新瓶舊酒的煽動性言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者海默(Nicole Hemmer)指出:「美國歷史一直存在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反民主勢力,特朗普只是因襲罷了。」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歷史學家達萊克認為,事實是,在美國這個被視為全球最偉大民主實驗的國家,「有7,400萬人把選票投了給一個陰謀論者、一個撒謊成性、鼓勵暴力和白人至上主義的人」,「特朗普和特朗普主義只是讓那些缺陷浮現」,揭示美國的民主實驗「原來是難以相信的脆弱」。
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