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卸任前向中國電訊巨企華為發出最後一擊。路透社周日引述知情者報道,特朗普政府通知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等多個華為供應商,並吊銷若干供貨許可證,也計劃拒絕數十個供貨許可申請。華為及英特爾暫未置評。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分析,這做法是為拜登「創造困難」,拜登要一下子否定連串對華強硬的政策也非易事,與去年頻派官員赴台是一脈相承。
路透社在一封電郵中發現,半導體產業協會上周五表示,商務部有意拒絕相當數目向華為出口貨品的許可申請,並吊銷至少一個許可證。知情人士則指,被吊銷的許可證多於一個,而當前持有許可證而接到通知的供應商包括英特爾。日本電腦記憶體製造商鎧俠(Kioxia,前身為東芝記憶體)有至少一個許可證被吊銷,消息另透露,四家公司合共八個許可證將被吊銷。
該電郵也寫道,企業等候許可證審批多時,若在政府換屆前被拒絕申請,公司將難以應對。目前,有150份許可證申請仍因部門之間未有共識而未獲批核,涉額高達1,200億美元(約9,360億港元)。另有涉額2,800億美元(約2.17萬億港元)的許可證申請,甚至未展開進入審批程序,路透社認為「如今看來也會被拒絕」。亞洲晶片股和華為供應商,包括三星電子、東京電子在周一早間交易時段下滑1%至4%。
據美國商務部規定,被拒絕申請的公司可在20日內提出上訴。華為及英特爾拒絕回應事件,美國商務部則稱不會回應個別事件,但指會持續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及外交利益」立場,與不間斷地申請許可證的供應商洽談。路透社指出,今次的決定是在本月4日起的六場會議決定,與會者包括商務部、國務院、國防部及能源部的高官。會議也達成「哪些科技可以容許5G的仔細指引。」
特朗普政府對華為的封殺於2019年5月已打開序幕,當時以國安為由將華為列入商務部實體清單,限制供應商向華為出售美國貨品和科技,其間仍容許向華為供應某些貨品;去年5月加強封殺,要求任何企業供應含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都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證。
超微半導體公司AMD、英特爾去年9月及10月先後獲得許可證。然而,向華為供應的都是以手提電腦元件為主,不涉及高端晶片,也非美方打壓華為在 5G 相關領域的重點。華為的長期合作商,如台積電、三星、高通、美光等企業均因禁令無法供貨,導致華為「斷芯」,缺乏生產智能手機等產品的關鍵組件。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指出:「特朗普去年選情不妙時已不停出招,如衞生部長阿札爾訪台,也計劃過讓環保部長及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台,這一連串的舉動目的是為即將上台的拜登創造困難,搞華為搞小米之目的也在於此。」他相信制裁名單不止近日公佈的幾間,即使拜登上台,也不可能一下子改變或否決特朗普所做一切。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