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運輸署明起將啟用首批新停車收費錶,新咪錶支援多種付費方式,駕駛者可透過流動應用程式「入錶易」遙距付費續泊一次,以及查看空置車位,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更換全部現有咪錶。運輸署強調新咪錶不會紀錄車主及車輛的個人資料,會因應新咪錶使用情況,考慮如何讓警方採用相關資訊協助執法。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向本報表示,昨晚實測下載「入錶易」,疑因系統繁忙,苦候約二十分鐘方收到驗證碼。
運輸署昨公佈,分階段安裝及啟用新咪錶,明天起會先在中環耀星街、屯門文質路及西貢清水灣啟用44台新咪錶,預計2022年上半年完成更換全港1.2萬台現有咪錶。
新咪錶支援多種付費方式,包括八達通、可支援感應式的信用卡、轉數快等流動支付方式。而現有泊車位的收費、營運時間、每次最長泊車時間及車輛類別則維持不變。
另外,駕駛者可使用流動應用程式「入錶易」連結新咪錶,作現場及遙距繳付泊車費。在第一次實地繳費後,駕駛者可透過應用程式遙距繳費續泊一次,並會在時段結束前15分鐘收到提示通知。之後若要續泊,則須到再實地繳費,重新連結應用程式後,方可再以遙距繳費。
新咪錶亦配備感應器以偵測停車位是否已被佔用,相關資訊亦會於「入錶易」等應用程式發放,以便駕駛者尋找空置泊車位。
運輸署助理署長(管理及輔助客運)黃志光指,受疫情及測試需時影響,故延遲約一年才啟用新咪錶。他強調新咪錶不會紀錄車主及車輛的個人資料、車輛型號或車輛登記號碼,只可監測車位是否被佔用及有否繳款,亦不設任何拍攝功能,會因應咪錶的使用情況,考慮如何讓警方採用相關資訊以協助執法。
關於雜物霸佔車位問題,機電工程署高級工程師黃依華表示,毫米波雷達技術只可偵測車位是否被車輛佔用,因沒有影像分析功能,暫未能分辨其他物件,惟若經電腦分析後發現不正常佔用情況,將派員跟進。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昨晚下載「入錶易」,惟以電話號碼登記後約20分鐘後,才一次過收到連同早前要求重新發送的四個驗證碼,「可能好多人登記緊呢個服務令到系統繁忙,SMS容量唔夠,要時間處理完再發驗證碼就慢咗」。
方保僑指現時署方已有應用程式「香港出行易」,用以提供部份停車場的實時空置泊位,現時又用另一應用程式「入錶易」作付費之用,是架床叠屋,十分不便。至於付費安全問題,他認為新咪錶支援的付費方式未見太大隱憂,而限制連續遙距繳付款次數亦能減少以應用程式霸佔車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