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放風,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或將上調稅率。有建制派議員建議可從股票印花稅入手,惟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亨達集團主席徐聯安明言反對,憂慮會加劇中小型券商倒閉潮。事實上,據本報統計,去年全年停止營業及暫停業務的券商,已創有紀錄以來新高,今年亦已有一間券商停業。業界指,面對大型券商的激烈競爭及監管成本上升,已令中小型券商行進入了汰弱留強的時代,若政府再「倒行逆思」增加證券行交易成本,將雪上加霜。
徐聯安批評,本港股票印花稅在主要市場已屬高水平。買賣雙方均須分別繳納每宗交易金額0.1%的股票印花稅。若進一步調高股票印花稅,或拖低港股流通性,「新加坡、日本嘅股票市場唔收稅,內地都係收單邊。」
他又坦言,網上證券行大行其道,內企如富途銀彈十足,部份推零佣金等優惠,令傳統中小型券商幾無生存空間。中小型券商發展落後於大型券商,即使股票市場暢旺,往往亦難以受惠。他預期,小型券商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只能依靠數碼化轉型求生。
據港交所網站顯示,去年全年停止營業的券商達37間,數目為2008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暫停營業的券商亦有8間之多。翻查資料,2015至2018年,每年停止營業的證券行數目只有個位數字。
立法會議員張華峰指,證券行一般有四大收入,包括佣金、利息、資產管理及自營交易,其中佣金是建基於交易,換言之有買賣才有收入。惟不少大型券商以網上賣賣零佣金作招徠,「一句講晒,同大型券商鬥劈佣金搶生意,(小型券商)根本無得做。」
張華峰又提及,證監會近期收緊孖展規管,C組券商難以獲得銀行借貸,為客戶提供孖展,間接失去新股融資生意。「舉例好似借畀大型券商利息只需要一點幾厘,但借畀小型券商就需要二點幾厘,成本咁大好難同大型券商競爭,好多券商頂唔順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