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非私訊,一般情況透過不同社交媒體好友常在左右;她為工作、為交誼,總會離開線上朋友圈不會太遠。
已多天,奇怪無聲無息,發出問號不見回覆。按捺不住,轉問另一朋友;世伯仙遊⋯⋯
生、老、病、死無可避免,只差遲與早,傷感在於死在瘟疫蔓延時,連說一句再見、永別,這麼近那麼遠,遙不可及!
不久前向我透露擔憂;疫情下住安老院的爸爸已難探望,不幸老人病纏身,常被送入醫院,好友心情為此一直忐忑:至怕父親病況急轉直下,永難再見。
一語成籤,病房牆外,陰陽永隔。
半年前疫情第三波,準備探望重病中的叔叔,差一天;自己無辜感染,留家獨處隔離四天至低壓病房床位騰出。才入院,消息傳來叔叔離世,還未等得自己出院,喪禮在疫情下迅速完成,住國外至親,根本不可能回來奔喪。
雖則平素往來比較疏鬆,至愛祖父母的幼子,父親唯一的弟,未能送別雖非重磅傷感,始終不忍;染疫下的最大遺憾。
但願姑姐保持生平一貫樂觀,從一而終去到最後一刻;沒因大表弟及長孫未能從荷蘭趕回不瞑目。
八十多歲,香港水平雖未至耄耋,中國人傳統觀念已達笑喪;遺憾姑姐健康一直良好,姑丈十年前在投注站贏馬;放懷歡笑心臟病發,姑姐稍夜不見返家,尋到事發地點始知姑丈送院途中已離世。
大半生居荷蘭,兩老一貫傳統落葉歸根。子女歐洲長大都沒回流;有演出到劇院睇大戲、沒演出睇無綫劇集,晨早到公園晨運一來一回兩個鐘,姑丈離世無改日常,至歡快的期望來自遠方的子女及孫子女歸來探望。
疫情嚴重,政府轄下所有演出不論形式全數取消,飛機幾乎停擺,子孫每年探望等生活樂趣全數落空,再樂觀的姑姐可說生無太多戀棧,從十多廿歲成親,信守大半個世紀的姑丈十年前先行一步,更無懸念,在大家毫無意識下兩個月前中風;出院後還可清楚說話,執拐杖家中活動,有幸幼子回流跟女友與母親同住兼照顧扶持。大表弟急於回港探母,又須等候港方酒店隔離的房間輪候;等得房間,又告初步確診⋯⋯突發再次中風,病情加劇,姑姐不再等候,寒流襲港下於安老療養院孤獨離世。祖母離世前好幾年因中風眠床不起,姑姐見之淚下:但願自己老來應走則走,切勿戀棧人世。
得償素願,姑姐一路好走。
願好友節哀順變,父女情深,莫為未曾道別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