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旺失陷 急就章拍片教南亞裔防疫 確診再破百 政府後知後覺

油尖旺失陷 急就章拍片教南亞裔防疫 
確診再破百 政府後知後覺

【本報訊】本港疫情轉趨惡化,昨新增107宗確診,創一個月新高,當中102宗屬本地個案,較前日的55宗急增一倍,初步確診逾50宗,累計個案達9,665宗。衞生防護中心指,1月4日至昨日為止,有661宗本地個案,超過四分之一患者為南亞裔人士,當局近日已舉辦防疫講座及製作少數族裔語言的宣傳防疫短片,有區議員批評當局後知後覺,「現在爆咗,先搵NGO(非政府組織)幫手同拍片,真係為時已晚」。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於記者會上指,102宗本地個案中,46宗屬源頭不明,其中20宗患者居於油尖旺區,包括10宗居於強檢疫區,油麻地疫區再多七幢大廈納入強檢名單,相關大廈各有一宗確診個案。另有55宗屬本地有關連個案,包括中九龍幹線隧道群組及將藍隧道群組各新增一名密切接觸者感染。

■有身穿防護衣的人員昨在佐敦協助疫廈居民。

五患者留錯資料 警追查住處

張竹君稱,55宗本地個案從社區檢測中心發現,當中28宗是在油麻地檢測中心或流動檢測站發現,其中五宗因相關個案的電話號碼不正確,警方正根據身份證資料追查患者住處。

張又指出,1月4日至昨日為止,有661宗本地個案,當中160宗居於油麻地區,其中120宗涉及強檢疫區,超過四分之一患者為南亞裔人士,當中大部份是尼泊爾及印度人。被追問確診個案急增原因,張承認與油麻地疫區強檢有一定關係,被問到會否擴大強制檢測範圍,她說政府會考慮一切可行措施,但相信傳染源頭不單局限在油尖旺區,因為每日也有很多源頭不明個案。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油麻地區個案越來越多,反映是播毒黑點,認為政府應將沒有確診個案的大廈都納入強檢範圍,以免繼續落後於疫情形勢。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亦敦促政府擴大檢測範圍,在當區工作的人士均應接受強檢,並提早為深水埗、土瓜灣、觀塘等舊樓區進行檢測,防患未然。

近期確診個案多涉少數族裔,衞生防護中心健康促進處主任何理明稱,少數族裔人士在文化和宗教上有很多家庭聚會、分享食物、食煙飲酒,又在無戴口罩情況下交談,加上居住環境擠迫,部份人要共用衞生設施,令感染風險較高。

中心承認難與少數族裔溝通

何理明指當局「補鑊」,上周五發電郵予外國領事講解疫情;又在油尖旺辦防疫講座及製作少數族裔語言防疫短片。何承認啟德個案指揮追蹤中心與少數族裔人士溝通有困難,已聯絡非政府組織支援。

油尖旺區議員陳梓維指出,本港疫情持續逾一年,其間已有少數族裔人士及外傭染疫,但政府延至近日始加強對少數族裔人士的防疫宣傳,批評當局後知後覺,「現在爆咗,先搵NGO(非政府組織)幫手同拍片,真係為時以晚,但遲到好過冇」。另一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出區內的隱形患者和通知街坊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