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外判設施 拖數到2059年 海洋公園劏場化 再燒68億

轉型外判設施 拖數到2059年 
海洋公園劏場化 再燒68億

【無底深潭】

【本報訊】政府向海洋公園撥款54億元救亡後,再擬撥16.64億元填氹,加上最多11.2億元的四年期保育教育開支資助,以及延長兩筆貸款還款期至2059年及免息而損失的約40億元收入,投放總值約68億元。海洋公園亦會轉型,山下園區免費入場,山上園區機動遊戲等設施逐項收費,並由私人營運商合作經營。有前議員憂海洋公園劏場化後未有出路,公帑勢凍過水。

商經局長邱騰華稱,海洋公園將轉型成為全新零售、餐飲及消閒中心,山下園區免費入場,山上園區逐項設施收費,並可外判設施予其他營運者經營,僅保留保育等核心服務,期望公園長遠可自負盈虧。當局文件補充,消閒區內可由私人發展商以長期特許經營權形式發展,園方可獲一筆前期款項及租金分攤收入,設施的設計、建造、管理、維修等成本及可能的虧損亦由發展商承擔。

政府為支援公園轉型,加上疫潮未退,旅客反應難以預料,宣佈延長早前海洋公園54億元貸款(包括公園重新發展計劃政府貸款和大樹灣政府貸款)還款期,由今年9月延至2028年9月開始,直到2059年還清,並由今年7月起為該筆撥款將免息,按今年淨現值計政府損失收入約40億元。而考慮到公園去年因疫情僅開放129日,政府另提供一筆過16.64億元非經常撥款作支援,相當於海洋公園營運一年的開銷;另會於2023年起四年每年向園方撥資2.8億元,四年最多11.2億元,支援保育及教育工作。兩筆毋須償還撥款合計近28億元,連同貸款免息損失,整個方案代價高達約68億元。

■海洋公園將轉變營運模式,除獲政府延長54億元貸款還款期,再獲兩筆毋須償還撥款合計近28億元。

學者︰成敗視乎營運者質素

文件初步預計消閒區和歷險主題區2026/27年度開始營運,海洋公園入場人次(未計水上樂園)預計由2028/29年度起維持每年約420萬。水上樂園預計2024/25年度每年吸引約140萬人次,隨後數年維持約130萬,預計園方長遠有現金盈餘,可清還貸款及應付開支等。而2019/20年度公園僅錄得220萬入場人次,按年下跌62%。

邱騰華及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均未有交代公園何時可自負盈虧。劉指去年獲得的54億元撥款中,31億元已用作償還貸款,12億元支付經常性開支,至6月30日前剩下「唔多額外資源」。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園方變成商場管理者角色,轉型成敗視乎引入的營運者質素,形容今次是海洋公園最後機會,「成功嘅商場每年都有幾億(元收入)」,並指園方今次策略是發揮地方大的優勢,主攻本地客而輕內地客,因公園品牌不如迪士尼知名,內地客在園內亦消費不多。

立法會前議員尹兆堅指,上次撥款已是將公帑扔入海,而今次承諾增加,將公園「劏場化」,但質疑是否改變營運者便可挽救生意,指未見明確出路,憂撥出的公帑「凍過水」。

■左起︰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商經局長邱騰華及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介紹海洋公園的擬議未來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