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智庫】美元見底?言之過早 - 鄧威信

【星展智庫】美元見底?言之過早 - 鄧威信

美國政壇「藍浪」來襲,市場憧憬拜登的加碼刺激方案可輕易在國會通過,美息反彈,美滙指數高見90.72。不過筆者認為,美元中期及長期跌浪仍未完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環球央行外滙儲備報告(COFER) 中指出,美元於本年第三季度末佔全球外滙儲備的比率降至60.46%,比起一年前的佔比61.58%下跌了一個百分點以上。與此同時,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恊會(SWIFT)報告則指出,去年1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的比率升至2%,為自2月以來再創新高,超越加元上第五位。歐元的國際支付比率雖然退居第二位,但仍以37.44%的佔比緊貼美元的37.63%。

一個強大的國際貨幣需具備三個功能,一是計價,二是支付、三是儲備。以上兩個報告明顯地指出美元作為儲備與支付的地位正受威脅。

其次,關於跨境貿易支付,中國與歐盟於2019年的總貿易量都比美國高,以歐元計算,去年歐盟27國的總貿易額為40,710億歐元,比中國少230億歐元,但比美國多3,080億歐元。只要區域經濟不斷地擴大,商品交易與服貿發展不涉及美國,則美元的定價能力必下降。

最近有兩個發展足以令域區化交易上升:其一是東盟與中、日、韓及澳、紐達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其二是英國脫歐的雙邊關係協議的通過。RCEP 是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所催生的協議,其中日本、南韓及中國都可以是新的發動引擎。英國脫歐令倫敦淡出歐洲金融市場,各歐洲國家又重建本地金融中心,他們無必要像倫敦一般以美元交易商品與期貨,不難想像若干年後有更多歐元結算的商品期貨。若美元在計價、支付及儲備的角色都淡化,美元幣值實在無條件上升。

鄧威信

星展香港豐盛私人客戶投資顧問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