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各國量寬令息率超低、市場持續水浸,不少在債市忍手多年未有集資的發債體,去年亦難敵便宜長錢吸引力而在市場融資,令疫境下債務活動蓬勃。渣打資本市場大中華及北亞地區主管嚴守敬指,今年債市開局異常熱烈,1月份首周(4至8號計)已刷歷史新高。亞洲區(日本除外)已完成的發債交易達36宗,發行總額200億美元;其中中資房地產佔21宗涉80億美元。
嚴預期今年債務集資活動,反應繼續理想,亦有望超過去年總和。2020年疫情全球肆虐,但債市集資額不跌反升,亞洲區(日本除外)發債總額達3,480億美元(包括企業、金融機構及主權發債體),較前年增3.3%。疫下在家工作(WFH)成新常態,亦衍生另一驚喜,就是網上「做Deal」照舊成功,甚至打風亦無阻銷售。
嚴守敬說,債務發行及銷售如常網上路演,笑稱以往打風便停市休息,惟新常態下大家已習慣WFH,只要所發債券不涉交易所運作便能繼續銷售;去年10月份試過八號風球下,WFH竟有兩宗債券成功發行,「我做咁多年都未見過」。惟他不認為會觸發債市人手縮減或裁員,與發行人及核數師等溝通工作仍靠同事做。
對於今年開局首周,區內債市交易刷新紀錄,嚴解釋關鍵在投資者資金極充裕,從去年末中國財政部發行5年期負息率歐元債為例,接獲五倍多超購反應可見一斑。另外去年末,內地出現幾宗企業債違約個案,部份發行人將集資安排順延至今年初亦有關。
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近日重返1.1厘位置,嚴守敬認為,長債息雖稍升仍屬極低水平,暫看不見美息可加上去的機會;從企業資金部署看,「以更平美息發行新債冚貴息舊債」,中長期債息成本甚至較同年期銀行借貸更平,企業要「扑鎚」發債是簡單決定,「咁好市況唔出嚟驚錯過融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