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發現政務大殿 荊軻刺秦王遺址確認

咸陽城發現政務大殿 
荊軻刺秦王遺址確認

在2,220年前楚漢戰爭被焚毀的秦朝咸陽宮,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發現。考古人員去年在秦咸陽城遺址發現一條人工水系遺蹟,包括秦始皇開鑿的「蘭池」遺址。位於渭河以北的咸陽城遺址的整體佈局面貌,亦隨着最新發現逐漸明朗,其中宮殿官署區內的一處高台建築基址復原後估計面積達1,000平方米,疑似為秦始皇政務大殿的遺址,當年「荊軻刺秦王」就在此發生。

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開始建造王宮。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咸陽續為國都,但咸陽宮公元前206年被揮軍滅秦的項羽下令焚毀。秦咸陽城遺址以渭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通過多年考古發掘,確認了整個秦咸陽城北區的宮殿、官署和郭區(外城)的分佈,其中宮殿官署區內建築分佈密集,面積約500萬平方米,相當於23.5個香港太古城。

發現秦皇建「蘭池」遺蹟

「宮殿官署區東部是以6號高台建築基址為中心的建築群,目前考古發掘工作已取得重要進展。」中新社等昨引述考古專家稱,6號高台建築在現地表以上仍殘留夯土台基,自秦代地面至現存台基頂部高度達11.3米,頂部結構完全揭露,發現曲尺形牆體與壁柱、台階與斜坡通道、塗朱地面等,頂部復原面積約1,000平方米,具備政務大殿的條件。

考古人員去年還在遺址東部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堆積進行勘探和試掘,該處淤泥堆積平均厚度為3.5米至4米,經地質鑑定和綜合周邊考古資料,判斷這條東西斷續分佈長達9公里的水系遺址,為秦始皇引水所造聯結自然湖沼形成的「蘭池」。秦始皇挖池築島,按照傳說中海上仙山的形象修建園林,又在池北側建造「蘭池宮」。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在始皇帝31年(公元前216年)曾穿便服夜遊蘭池宮,遇到幾名刺客行刺,秦始皇多虧隨身的四名武士奮力搏鬥才得以脫險。此外,蘭池亦是宮殿官署區和郭區之間的重要分隔線。

在宮殿以外,官署區有佔地達230萬平方米的官署手工業製作、管理及府庫區,通過調查、試掘確認其中存在高等級骨器製作、金屬冶鑄、鑄幣、石甲胄製作等手工業遺存,出土大量刻文為「北宮樂府」、「五音」的刻文石編磬等大量遺物。宮殿官署區以外的郭區,有面積近960萬平方米的製陶手工業作坊區,出土了大量製骨、製石、冶煉遺存及六國貨幣,產品多為平民用具、加工初級原料。

■考古專家在遺址東部發現「蘭池」。互聯網

咸陽城整體佈局漸明朗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衞紅表示,近年的考古成果令咸陽城遺址北區的整體佈局面貌逐漸明朗,其宮、署、郭分列;而石甲胄製作點、郭區功能的確定,有助於了解咸陽城與秦始皇陵之關係。

《三秦都市報》/中新社

■在秦始皇政務大殿遺址掘出的檐頭筒瓦前端部件「雲紋瓦當」。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