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前年反送中運動至去年的抗疫歲月,港人的面容總被半掩,餘下一雙眼睛,但這亦代表能好好看清一切。有本地攝影師在港版國安法席捲的黑暗時代,無懼為反送中運動舉辦展覽,以鏡頭拍攝73位抗爭者的凝視,再走訪不同抗爭現場,將抗爭地貌拓印在鋁板上,並加上抗爭者的相片,讓抗爭主角與香港連成一線,以藝術攝影填補這一塊未來或將「被消失」的歷史。
《凝視》展覽在光影作坊舉行,所有展品置於一個黑盒中。拉起黑布,便看到地面上有着一雙雙熟悉的眼睛。由於黑盒內只有微弱燈光,要看到展品,觀眾必須蹲下觀賞。攝影師陳啟駿(MC)解釋:「我覺得呢班抗爭者係被忽略的一群,𠵱家街頭示威好似完咗,但對佢哋嚟講只係一個開始,有好多上緊庭、俾人告。」事實上,「地」的概念貫穿他整個作品,一切都在地而生。
2019年抗爭運動初始,MC與無數港人一樣,覺得自己應該做點甚麼,於是選擇以擅長的藝術攝影入手,發現在運動中,最受觸動的是抗爭者的眼神,「同佢哋嘅四目交投,或者同佢哋嘅凝視時刻係最感動到我。」
對比運動中烽煙交錯的示威相片,MC的作品出奇地靜止。他指自己所用的是冷面攝影(Deadpan)手法,每張相片的角度、燈光、背景都一樣,「當觀眾睇到一系列咁相似嘅相嘅時候,係會開始慢慢去尋找相與相之間,相同與不同之處。」
MC指為連結抗爭者與抗爭地點,他以鋁板拓印抗爭地貌,並在板上塗上銀鹽,將抗爭者的照片放射到鋁板上。當他到不同現場時,均發現抗爭者所寫的一些句子,「呢啲都係當權者冇辦法抹走嘅一啲痕迹。」他希望觀眾觀展時,除蹲下與抗爭者「眼神接觸」外,亦可伸手觸摸這些百孔千瘡的地貌。
國安法生效後,展覽也可成為罪行,MC稱「我都有問啲前輩,有個前輩講得好好,攝影如果作為紀錄歷史,係逃唔開、避唔過呢個議題」。他說舉辦展覽前,曾詢問涉事的抗爭者,「我話如果有咩憂慮,我哋可以將相下架,佢哋答我『冇,我哋冇任何憂慮,加油』。」在恐懼面前,同路人彼此撐着,「我會做到做唔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