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日宣誓】
拜登後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準備好一上台就雷厲風行推新政,展開「十日衝刺」,重點應對當前四大危機,即武漢肺炎、疲弱經濟、氣候轉變和種族不平等,頭十天作出數十項行政動作,包括提出多項立法,當中不乏把特朗普時代措施逆轉的命令,大有「撥亂反正」之意。
候任白宮幕僚長克萊因(Ron Klain)前天向高級幕僚發備忘錄,闡述拜登上任第一步的行動,「頭十天就會作出決斷行動應對四大危機,防止其他緊急兼無法挽回的傷害形成,同時致力恢復美國的世界地位」。
拜登就職當天,將先一口氣作出12項行動,包括讓美國重新加入特朗普執意退出的應對氣候轉變《巴黎協定》,以及推翻特朗普上任之初簽署、針對某些穆斯林國家的入境禁令。拜登亦擬下令延長聯邦學生貸款暫免償還期,以及延長對收回斷供物業和驅逐欠租租客的限制。
此外,拜登更會開動「戴罩100日挑戰」,下令民眾跨州出行及進入聯邦政府物業時,必須戴上口罩。另外,拜登也將在上任首日即提出立法,讓美國境內數百萬無證移民有取得公民身份的途徑。
克萊因形容拜登的行動「不只要扭轉特朗普政府造成的嚴重傷害,更是要帶領國家向前邁步」。這些行政行動將會透過不同渠道推進,包括總統行政命令、總統備忘錄及向內閣機關發出指令等等。
專研行政命令的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政治學教授魯達勒維奇(Andrew Rudalevige)認為拜登的「十日衝刺」,是「為公眾而做」,反映拜登急欲讓民眾看到白宮再次有規有矩、特朗普時代動盪風格已成過去,同時亦是要讓民主黨選民看到新政府很快就處理他們重視的議題。
歷史學者戈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則指,拜登甫上台就要扛下公共衞生、經濟和社會問題三重危機,可說有如同時處理小羅斯福面對的大蕭條與林肯面對內戰一般艱巨。
拜登最初的施政安排,還包括周四再簽數項行政命令,「更進取地對付疫情危機和重開學校與商業活動」,包括擴大檢測、保護勞工和制訂清晰公衞標準;周五則會集中指示內閣部門「立即向勞工家庭發放經濟援助」。
由下周一起到2月1日這八天,拜登將會簽署更多行政命令應對氣候危機,同時有措施加強推動「買美國貨」、改革刑事司法系統、擴大醫衞服務對象,以及「着手讓邊境離散家庭團聚這項困難但急切的工作」。
拜登日前提出的1.9萬億美元(約14.8萬億港元)疫下紓困方案,亦將在國會全速推動討論和表決。由於拜登所屬的民主黨在國會兩院都只有輕微優勢,相信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美國《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