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戰時狀態」官媒轟易淡化備戰意識

濫用「戰時狀態」官媒轟易淡化備戰意識

自去年武漢肺炎疫情以來,湖北十堰市張灣區首次用「戰時狀態」來表述抗疫狀況,不少城市效法。新華社旗下媒體「新華每日電訊」及央視評論昨同時批評地方政府濫用「戰時狀態」,容易麻痹民眾心理,淡化備戰意識。

「戰時狀態」並非官方的法律術語,與其最相近的是「戰爭狀態」。根據《國防法》,「戰爭狀態」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去年2月13日,十堰市張灣區首以「戰時狀態」抗疫,此後湖北孝感市的大悟縣、雲夢縣也分別進入「戰時狀態」。地方政府在此狀態下,大多火速實施嚴格交通管制、小區封閉式管理、診所暫停營業等等。惟這做法引起法學界爭議。

某公共安全領域專家向內媒坦言,這一說法更多是屬於政治動員表達中的「便宜行事」,認為能產生緊迫效果,體現治理的靈活性。不過,新華每日電訊反駁,「濫用戰時狀態表述,可能製造不必要的恐慌,也容易麻痹民眾心理,淡化人們的備戰意識」,這也是一種懶政,「試圖通過簡單的口號、以最小的代價來達到最大動員效果」,與中央「精準防控」精神相悖。

■武漢去年封城後,武警在漢口火車站把守。互聯網

央視轟喊口號 缺全盤考慮

央視則認為「實際上則折射出有關部門缺少全盤考慮,缺乏從容應對。面對複雜疫情形勢,不能停留於喊口號,說狠話」,動輒提出「戰時狀態」更容易造成「狼來了」。翻查資料,十堰市張灣區去年2月啟動戰時狀態當日,累計確診病例有143宗,當時湖北是全國重災區;去年12月黑龍江東寧及北京順義區分別出現一宗及兩宗確診病例,就立即轉入戰時狀態,可見此狀態的啟動越來越廉價及兒戲。

新華每日電訊 / 央視 /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