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人放下很危險 - 林夕

叫人放下很危險 - 林夕

此刻互相送暖有需要,但有些話實在不必要,免得對方一把辛酸淚,換來滿口荒唐言。勸戒那麼容易,就不需要有社工了。

第一戒,戒掉隨口就叫人放下。面對、接受、放下、自在四部曲橫行古今,什麼時候聽過,有人一聽,喔,對,然後就略過頭兩步,直接跳到放下?可以就係沒事,就不用任何人評論對方個別案例了。

對方滿身包袱,若不知道裏面藏了什麼,叫人放下是不負責任。一般個案,第一次聽到放下啦,第一反應還好,如果繼續來認真的,第二反應就是:「你以為我不想?」第三反應是:「莫非我比你無能、比你傻比你笨比你頑固?」唉,本來人家要的是聽眾、樹洞,甚或一個無牌社工,結果從教育局委派過來的督導員,第四反應是:你是誰,你憑什麼叫我放下。

不如待對方打開包袱,看看裏面收藏物品,有沒有違反情緒危險法,然後請記住自己不是警察也不是老師教授,你只是人。別急於解決別人的心理問題,你本身可能就是問題。有問題的人遇上有包袱的人,好極,大家平起平坐,有如訴苦大會,當然,機會留給有苦水憋不住要吐的人。

好,然後對方說,成長過程不愉快的回憶,一直影響到今日。心病源頭來自母親,時不時發現往事並非如煙。這時候,魚鉤帶着魚餌來了,別上釣說:「唉,那麼多年的事,都過去了,放下吧。」

好,就算對方把整部童年成長史唸一遍,知道了不等於親身經歷過。即使有差不多的背景,經歷的細節不一樣,不同人又有感受。如果你說:「事隔多年,何必還放在心裏呢?放下吧。」別不懂裝懂,天下最差勁的人就是「裝董」。

如果是我,首先不做「裝董事長」,即使偽裝,也要做「裝氏集團櫃面接線生」,聽完了,先回應對方:「那也的確很難放下」,然後先別問對方有沒有看過心理輔導員之類,反而可以問:「你有沒有看過韓劇?無論什麼題材,主角必有個性,性格推進劇情,半路就會交代,喔原來他們成長時經歷過什麼什麼事。我看得多,到了這時候,往往會啊的一聲,難怪他會這樣。」

所以就可以說:「放不下,就不要放下好了。」這不是裝,真的放不開就緊抱着吧,多年過去之所以還會有今日,極有機會對童年陰影少年往事消化不良。那麼,倒不如與之相處,因為那是無可選擇的親人,叫一個人跟自己人生第一階段切割,不但殘忍,而且不必要,要做的,可能是再想深一層,包袱裏放不下的,可以拿來怎麼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