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中間偏右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U),昨日選出拉舍特(Armin Laschet)為新主席,延續默克爾的中間務實路線。由於默克爾不再在今年9月大選角逐總理之位,基民盟的支持率仍然領先其他政黨,因此當選者有可能成為「後默克爾年代」的首任總理。
由於武漢肺炎肆虐,選出基民盟主席的黨大會兩度押後,最終要在網上進行,共有1,001名黨代表可投票。三名主席候選人都出身德國人口最多的州分北萊茵-西法倫,其中59歲州長拉舍特較貼近默克爾的務實中間主義路線,默克爾去年指拉舍特擁有選總理的「板斧」,被視為對拉舍特的支持。
他的65歲主要對手默茨(Friedrich Merz)是繼2018年僅敗後二度參選,因政治立場較默克爾保守而與她對立,但獲商界力挺。
另一候選人勒特根(Norbert Roettgen)是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曾任默克爾政府的環境部長,55歲的他希望吸引年輕選民支持。
在首輪投票,表明要帶領基民盟右轉的默茨先拔頭籌得385票,拉舍特得380票,得224票的勒特根出局。但在次輪投票,拉舍特以521票反壓默茨的466票當選。根據德國法律,這次數碼投票結果須以郵遞投票確認。
拉舍特在投票前拉票演說,指分化政治不可取,並以美國衝擊國會事件為鑑,強調自己有能力團結黨內以至黨外各派:「你必須掌握中間派政治的工具,那就是團結的能力。」他在勝利演說則表示會盡他所能團結姊妹黨基社盟,以確保下任總理是來自基民盟和基社盟聯盟,並指會跟德國各民主政黨對話。
拉舍特將接替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出任基民盟主席;她原獲默克爾支持,被視為默克爾接班人,但在黨內缺乏威信的她在一連串政治失誤下,去年2月已宣佈辭職。
選前三者勢均力敵。默克爾選前一日表示希望基民盟留在中間路線,顯示她屬意可團結盟友的溫和派候選人。2005年起出任總理的默克爾,在2018年宣佈2021年不會再爭取連任,同時辭任基民盟主席。
基民盟主席不會直接成為9月26日國會選舉代表基民盟及其選舉盟友的總理候選人,總理候選人將由選舉聯盟選出。聯盟目前在民調顯著領先。
美聯社/路透社